站內搜索

一個山東農民的黃河“防溺阻擊戰”

發佈時間:2020-08-21 11:12:14

每年暑假,全國多地都會發生學生溺亡事件,屢屢給暑期安全敲響警鐘。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指出,溺水是造成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遏制暑假期間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刻不容緩。

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黃河街道,自2011年以來,王家圈村農民王和新每到夏季,就會每天拿著大喇叭在黃河邊巡查,甚至不惜以身試險步入黃河險灘,勸阻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下水游泳,並自掏腰包走進300多所中小學開展防溺水安全課。在他的帶動下,當地阻泳志願者隊伍發展到300多人,26.6公里長的黃河章丘段多年保持“零溺亡”記錄,王和新也因此被稱為“黃河阻泳第一人”。

“少一個溺水悲劇,就多一個幸福家庭”

“手持一根三四米長的木棍,一步步向黃河裏走去,朝前跨一步,河水只沒及膝蓋;木棍再往前一杵,兩步、三步,‘撲通’一聲整個人掉進陡灘,渾黃的河水一下沒過人的頭頂,幾秒內人就被黃河水沖走十幾米遠……”這是一段王和新以身試險“阻泳”的視頻,短短十幾秒,網上瀏覽量已超過1200萬次,點讚量過百萬。

“少一個溺水悲劇,就多一個幸福家庭。”今年49歲的王和新經常説起這句話。在黃河邊生活了半輩子的他清楚地記得,2011年8月20日,暑假即將結束,正在吃午飯的他突然接到電話,同村一名高中生掉進了黃河裏。他連忙騎上摩托車趕到河灘,岸邊已聚集了幾十名趕來救援的村民。

原來,王家圈村的8名男孩閒暇時到黃河岸邊玩耍,一個孩子到河邊洗手的時候腳下一滑,不慎落水,同行的一名高中生奮不顧身跳入水中救人,結果自己沒能上來。

熟悉水性的王和新與村民們持續下水救援了4個小時,當高中生被帶出水面時,肢體已經僵硬。急救人員脫下白大褂蓋住了孩子,而孩子母親則瘋了一般撲倒在孩子身上,撕心裂肺地哭喊著他的名字,王和新和在場的其他村民無不抹淚。

“17歲,一米八的大高個兒,開學讀高二,就躺在那兒了,誰能不難受?”王和新説,溺亡男孩是他同宗族的侄子,“平日裏見了我總會叔長叔短地叫著,熱情又禮貌”。

九曲黃河急,灘險漩渦深。黃河章丘段有26.6公里長,王和新深知,水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涌動。由於水流沖刷,水下地勢多變,溝壑暗藏,往往前腳不過膝蓋深的河水,後腳就能沒過人的頭頂。

記者跟隨王和新來到黃河街道常家村村北的一處黃河邊,他找到一根四五米長的長桿,站在岸邊將長桿伸向水裏。當伸到離岸一米左右的地方,河水只有幾十釐米深,再往前一伸,長桿立刻沒進去兩米多。

“黃河水流急、陡灘多,溺水後難上岸”。每年入夏后,不少大人和小孩喜歡到黃河邊乘涼玩耍。特別是農村裏的留守兒童,由於缺乏有效監護,他們對水面下的危險一無所知,一旦落水,一口嗆水便能致命。2011年,與王和新鄰村的四名花季少年也因溺水命喪黃河。

“生命只有一次,水面下的危險無處不在。”在王和新看來,造成青少年溺水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們貪玩的天性和對水下危險的無知,只有讓他們遠離危險水域才是避免悲劇發生的最好辦法。從那年起,在炎炎酷暑的夏季,他每天都到河邊巡查,進行義務阻泳。

“這個地方有陡灘很危險,不信我給你們試試!”在2012年的一次阻泳中,幾個孩子在黃河邊打鬧蹚水,怎麼都不聽勸。又氣又急的王和新只好親自下水演示,上面視頻裏的危險情景把孩子們當場嚇呆了,他們點頭應允著離開了。

沒想到,孩子們走出十多米後突然集體轉身向王和新鞠了一躬,大聲喊道:“叔,謝謝你,我們記住了。”那一刻,下水後的王和新雖然身上有點涼,但心裏卻是暖暖的。

“撈上來的都是死的,我攆走的都是活的。”從此,只要是勸不走的,王和新就採取“你不上來我就下去”這一以身試險的冒險做法。為了讓人們心服口服地離開,下水多少次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遇到還不聽勸的,王和新就讓學校和家長進行再教育。“虧了你啊!孩子不聽,就算是打他,命還在。一旦淹死,命就再也回不來了!”鄰村一個孩子的母親感激地對他説。

自掏腰包到300多所中小學講防溺水安全課

“去阻去勸只是最後一道防線,安全教育前置才是避免溺水悲劇發生的最好方法。”2012年,王和新聯合電視臺拍攝了他真人實景下水演示的防溺水警示片《致命的河流》,並開始自掏腰包走進各個校園,免費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他還用臉盆讓孩子們通過口鼻入盆的方式進行溺水體驗,明白溺水的危險。

九年來,王和新先後走進濟南、菏澤、濱州等市的300多所中小學,進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從剛開始被不少學校婉言拒絕,到如今各個學校都主動邀請他去講課,王和新覺得很值。

由於暑期每天巡河,王和新不能外出打工,有的村民認為他是“不務正業”。妻子王連英也經常抱怨:“人家的男人都出去掙錢,他還從家裏往外拿錢,就像著了魔一樣,管也管不住。”

王和新家裏種了12畝地,很多時候都是妻子在忙碌。面對妻子的抱怨、別人的諷刺,他幾次想要放棄,但一想到有孩子可能在黃河裏溺水,他就又堅持了下來。

在總結王和新阻泳做法的基礎上,黃河街道積極探索“阻泳+扶貧+留守兒童託管”的阻泳新模式,從沿黃河的12個村莊挑選出24位貧困戶老人,組成專職黃河阻泳志願服務隊,每年6月到10月開展巡邏。這些老人兩人一組,分河段巡邏守護河道,每人每天給10元補助,既保障了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又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也讓王和新身上的擔子輕快不少。

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暑期看護問題,黃河街道委託王和新創辦了“利群陽光培訓學校”,專門託管留守兒童。章丘團區委也幫助託管站聯繫高校教授、講師及大學生志願者愛心接力,大手拉小手,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牽手關愛留守兒童的幫扶,每年都有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高校的20多名大學生前來支教,讓託管的留守兒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遠離危險水域。

記者在利群陽光培訓學校看到,王和新用投影儀為20多名留守兒童上了一堂生動的暑期安全教育課。“原來水下這麼危險,以後我再也不敢下河溝裏摸魚了。”今年讀三年級的10歲留守兒童王文輝説。

王和新告訴記者,今年暑假託管班有60多名學生,都是附近五六個村的留守兒童,每個學生收費400元,家庭困難者不用交,收的費用剛夠平常的水電等開支和支教大學生的食宿。即便如此,王和新還是覺得收費尷尬,“等有了專項資金支援,做成純公益的才能舒心”。

“王叔叔每年盡職盡責地在黃河邊阻泳,教大家遠離危險,我們都非常佩服,也願意參與到這項公益事業裏。”今年在留守兒童託管班當志願者的張文琦説。

儘管嘴上經常埋怨,妻子王連英還是天天幫著給前來支教的大學生們做飯,照顧託管班的孩子,默默支援著丈夫的“事業”。

王和新的兒子今年24歲,剛考上哈爾濱一所大學的研究生,也經常給父親幫忙。“兒子很支援我,就是時常擔心我哪一次下水後上不來……”王和新對記者説。

阻泳路上並不孤單,“愛心接力”讓更多孩子遠離危險

“我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全社會都動員起來,架起保護孩子的安全網,才能真正避免悲劇發生。”王和新説。

在阻泳道路上,王和新並不孤單。2014年,在山東省、濟南市和章丘區多級政協委員、章丘團區委、黃河街道黨工委的大力推動和支援下,章丘區黃河阻泳聯盟正式成立,隨後不斷有沿黃的村民、機關幹部、學校老師等加入進來,如今阻泳聯盟人數已超過300人。過去王和新一個人的“單打獨鬥”,如今變成眾人參與的“愛心接力”。

2017年,黃河街道積極爭取到山東省扶貧開發基金會和聖泉幫幫忙愛心基金款項107.2萬元,正式啟動“愛心之家”扶貧公益項目。當年,黃河街道從愛心基金中拿出6000元資金,作為20名貧困留守兒童的暑期託管費交給王和新的利群陽光培訓學校;2018年,又投資1.2萬元為利群陽光培訓學校鋪裝院內花磚,美化校內環境,保證了項目的有效運作。

黃河街道還從愛心基金中拿出6.56萬元,為王和新購置了一輛皮卡車,併為貧困戶阻泳隊配備了統一的服裝、喇叭等裝備,還安裝了30余塊防溺水警示牌。

為解決水面巡邏和水上救援難題,2017年章丘紅十字會為黃河志願阻泳服務隊捐贈了橡皮艇,為水上巡邏和救援工作“插上了翅膀”。同時,愛心之家項目還為王和新提供每個巡邏季1500元的汽油補貼。

王和新與他的阻泳戰友們一起鑄起了守衛青少年安全的銅墻鐵壁,2017年以來黃河章丘段一直保持“零溺亡”記錄。2018年,在山東省政協的大力推動下,章丘黃河阻泳模式被成功複製到菏澤市東明縣、濱州市濱城區,實現了三地“零溺亡”、其他區縣河段溺水悲劇明顯變少的良好社會效果。

近年來,王和新先後榮獲濟南市第二屆濟南榜樣評選活動“助人為樂榜樣”、章丘區2017年度“感動章丘”十大先模人物、2018年度第六屆章丘區道德模範。“阻泳是我的初心,零溺亡是我的使命,我會一直把黃河阻泳堅持下去。”王和新堅定地説。

青海瑪多:黃河源的幸福村
位於黃河源區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瑪查理鎮噶丹村是一個2018年新命名的村莊,“噶丹”在藏語中意為“幸福匯聚之地”。
第二屆中國銀川黃河合唱節圓滿落幕 打造文旅發展亮麗名片
第二屆中國銀川黃河合唱節8月23日晚在金鳳區閱海灣水上舞臺圓滿落幕,當晚閉幕式上還舉辦了“禮讚黃河·鳳舞絲路”魅力金鳳黃河詩歌朗誦會。
中山杉擔當“河南第一林”主角 為黃河流域添新綠
近幾年,耐水濕、耐鹽鹼的高大喬木中山杉“入駐”河南,種植成功並且表現出色,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源涵養方面開始擔當重任。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