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王光謙:水沙不協調是黃河難治癥結所在

發佈時間:2020-07-17 16:52:25

“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癥結所在,洪水風險依然是黃河流域最大威脅。”中國科學院院士、青海大學校長、水利專家王光謙16日在第二屆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説。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是中國的第二大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和山東九省(區),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千米,年均降水量456毫米,蒸發量1067毫米。

王光謙介紹,黃河是世界上輸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58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平均含沙量為35公斤每立方米,水沙空間、時間分佈不協調。

與此同時,黃河流域性水資源短缺、水沙調控體系不完善以及下游的地上懸河是黃河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為此要完善水沙調控體系,防禦特大洪水災害,增加黃河有效水資源量,以及保障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

“黃河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面臨的挑戰其核心問題是水沙,受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雙重影響,黃河流域水文泥沙情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潼關站徑流量、輸沙量與1960年以前相比,水量減少44%,沙量減少85%。”王光謙分析稱,為治理黃河水沙問題,黃委會提出建設三條黃河的流域治理手段,其中清華大學承擔了數字黃河工程規劃,用數字化手段研究、模擬、再現和處理黃河問題。

王光謙表示,未來10年、20年和50年內,黃河潼關以上區域年均降水量分別為437.57毫米、449.83毫米和471.06毫米,相較于1991年至2018年間434.92毫米的年均降水量,略有增長但漲幅不大,漲幅分別約為0.59%、2.73%和4.73%。此外,基於機器學習因子氣候因子篩選的輸沙量預測模型RCP4.5情景下未來10年、20年、50年平均輸沙量分別為2.83億噸、3.13億噸和4.12億噸。(完)


劉軍:打造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黃河文化旅遊帶
文化旅遊是講述寧夏故事的大平臺和宣傳寧夏品牌的大舞臺,可以更好展示寧夏經濟、社會、人文、歷史。
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工作,黃河山西段這麼幹
當前,山西已進入主汛期,處在“七下八上”的關鍵期。根據山西省水旱災害防禦特點規律和氣象年景預測結果,黃河山西段是2020年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的重點之一。
黃河流域范縣范水生態環保與綜合提升項目開工
​記者從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獲悉,27日,由中鐵建發展集團投資的黃河流域重大生態環保項目——河南省范縣范水生態保護與綜合提升工程開工。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