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之治 銀川之智 共築人水和諧

發佈時間:2020-07-06 11:04:25

7月5日,濕地與田園風光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塞上江南美景圖。 本報記者李靖攝

黃河從寧夏平原穿流而過。 本報記者李靖攝

郭英茹指導年輕同事開展監測。本報記者安穩攝

太中銀鐵路黃河大橋的沿線風光。本報記者蘇勇攝

全面打響黃河保衛戰,黃河之治的銀川作為,換來母親河的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銀川將打造一條集“生態保護、黃河風情、休閒遊覽”于一體的黃河生態廊道,築起祖國西北的生態安全屏障。

關鍵詞 呵護生態 凈化水質 人水和諧

黃河與銀川的相遇,織就了銀川平原無數精彩和奇跡。一個村莊的故事、一條排水溝的故事、一片濕地的故事、一批河長的故事……這些故事的背後,是湖城兒女的治水智慧。

探尋湖城兒女呵護母親河的足跡,記者採擷到了銀川鐵腕治理黃河水的擔當與作為。透過鏡頭,這些擔當與作為次第延展。

1退出河灘地 重現母親河生態本色

“河灘上種了15年的地,捨不得也得舍啊!”説起河灘上那四畝三分地,永寧縣望洪鎮東和村村民王森林眼裏泛著難以割捨的淚花。15年,靠著這四畝三分地,王森林和媳婦撐起一個家,養育了懂事能幹的兒子,又帶大了乖巧懂事的孫子。

今年,河灘上不再有王森林耕種的身影。

“為了咱的綠水青山,捨不得也要舍啊!”王森林説。

從捨不得到不得不捨,王森林和村民們一樣,都知道這是為了保護黃河生態的韆鞦大計著想,也是為了子孫後代的福祉種下福根。村黨支部書記王成新原本以為收回河灘地的工作會很難做,沒有想到村民們在萬般不捨之下,還是通情達理、眼光長遠。

王成新告訴記者:“大傢夥都知道,河灘上種地影響泄洪不説,化肥農殘還影響黃河水質、破壞黃河水生態環境。洪水來了損失最大的還是咱農民自己。”

今年,東和村480戶村民讓出1270畝河灘地。退出河灘地,換來的是黃河水質持續提升、黃河沿岸生態持續向好。還原黃河沿岸生態本色,銀川的努力不止於此。

今年,興慶區通貴鄉河灘村黃羊溝旁的河灘地違建養殖場徹底拆除。違建養殖場拆除給村民們上了一課:黃河沿岸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法理不容、絕不姑息。

通貴鄉副鄉長石坤今年也松了口氣:“汛期不用再擔心村民養的牲畜被淹,誰也不敢再在黃河岸邊搞養殖,禍及子孫後代的事兒堅決不能幹!”

在興慶區武警小區附近,第二排水溝沿岸的排污口可以看到封堵的痕跡。沿線的排污口被逐一封死,居民們是最大受益者。“往主幹道走都要經過第二排水溝,以前都是遠遠躲著走,現在沿著溝邊走環境好多了!”居民丹麗玲説。

在銀川保衛母親河的戰役中,從源頭減少化肥、農藥、污水入黃,從根上清除沿黃岸邊亂佔、亂採、亂堆、亂建,最大限度減少黃河岸邊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和干預,銀川正為黃河沿岸生態本色恢復吹響集結號。

銀川市河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銀川市為黃河河灘地停種回收工作建立了“四亂”問題銷號臺賬,銀川黃河段河湖環境明顯改善。今年,銀川市啟動了黃河銀川段幹流灘地綜合整治修復項目,銀川四縣(市)區已收回河灘地18.93萬畝,依法打擊“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專項行動持續開展。

2精耕細作治水情 換來清流惠百姓

在銀川,黃河水徜徉83.8公里,鋪就黃河寧夏段21.1%的塞上長卷,銀川也因黃河而坐享“塞上湖城”美譽。

從吳忠市葉盛公路橋黃河入水口斷面,到平羅黃河大橋出水口斷面,黃河水在這一段接收著最嚴格的“體檢”。銀川市環境監測站38位監測員長期堅守著為黃河水“體檢”的使命。

“測量設備越來越智慧,測量效率越來越高速,我們對黃河水質的監測標準也越來越嚴格。”監測黃河水質30年的老監測員郭英茹,對監測技術的突飛猛進感慨頗深。

在銀川市環境監測站,存放著不同類型的上千個水體樣本。這些樣本中,有的來自於黃河斷面水樣,有的來自於排水溝,有的來自於湖泊濕地,還有眼下銀川人正在飲用的黃河水。

為了讓放心水匯入黃河,像郭英茹一樣的監測員們對水質“體檢”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2020年上半年黃河銀川段3個水質監測斷面平均濃度均達到Ⅱ類水質。水質提升背後,是銀川精耕細作、統籌佈局灑下的治水智慧。通過消除黑臭水體、建設銀川濱河水系凈化濕地擴建連通工程,銀川市憑藉黑臭水體治理示範項目成功入選2019年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評選的第三批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而銀川濱河水系凈化濕地擴建連通工程的建設則為黃河銀川段量身打造了一灣天然的二次凈化池。

銀川市市政管理局城市用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銀川市採用“一溝一策”的治理方法,投資1.35億元對第二排水溝、銀東幹溝、城市四排溝等9條城市黑臭水體進行治理。2018年,銀川9條黑臭水體全部變身城市帶狀休閒濕地,黑臭水體惡臭不堪、蚊蠅肆虐的景象一去不復返。銀川的8個污水處理廠也在這一年提標改造,出水水質全部達到Ⅰ級A排放標準,為下游溝渠和黃河生態的整體保護裝上了凈化器。

曾經匯入黃河的9條排水溝如今統一匯入濱河水系,入黃排水口從9個變成1個。由銀川濱河水系凈化濕地擴整連通工程形成的長約50公里、面積約1.1萬畝的濱河水系,成了黃河銀川段的天然腎臟,為黃河水質凈化體質加碼,是黃河水體凈化的又一創新。站在濱河水系沿岸,10.5萬平方米的石墨烯催化網,通過光合作用吸附降解了水體中的各類污染物,為濱河水系沿線濕地裝上了“過濾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水智慧,讓今天的入黃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水質以上標準。

3河湖水系治有方 “一張藍圖”築屏障

2019年5月,金鳳區上海西路街道辦事處唐徠社區成立。年輕的卜雅楠在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同一時間,也成了上海西路街道辦事處唐徠社區唐徠段的三級河長。

“我是最基層的河長,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報是我的責任!”3000米的巡河路程,每週巡河兩次,卜雅楠既是唐徠段的守護者,也是沿岸綠化環境持續向好的見證者。就在2019年10月以前,卜雅楠負責的唐徠段西側還是一片裸露空地。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遍地,讓生活在唐徠渠西側的居民怨聲載道。

當年10月的一天,一輛鏟車駛入這片廢墟。2020年的春天,這裡的精緻開始變得不同。如今,周圍居民打開窗戶,就能望見渠邊綠意盎然、草長鶯飛的景象。

發現有雜物漂浮、佔用河道、水體異樣、污水偷排偷放等情況,卜雅楠都會通過“巡河通”APP第一時間上報情況。銀川市河長制辦公室接到上報後會第一時間轉交到各縣(市)區或者相關單位進行限期督辦。河長是否巡河,巡河路線是否完整,一款“巡河通”APP就能全程記錄河長的巡河軌跡。

點滴匯聚,涓流成河。在銀川,共有794名河長為黃河水築起智慧巡河的壁壘。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工作體系,將全市所有河湖納入河長制範圍,河長制在銀川實現了全域覆蓋。2019年,四級河湖長全年共巡河32906次,上傳巡河問題工單185條,受理河湖投訴37條,辦結率達90%。

銀川遵循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10年間累計投入24.5億元開展退田(塘)還湖、河湖連通、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修復、濕地管理等項目建設,全市現有湖泊濕地面積5.31萬公頃,水域面積佔到城市建成區面積的10%。自然湖泊濕地近200個,百畝以上湖泊128個總面積12.32萬畝,擁有3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5個國家級濕地公園。794名河長有序駐守在黃河流經的地方,全面打響了黃河保衛戰。銀川鐵腕落實河長制,換來黃河的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保護好母親河,不僅是當下的生態建設大任,更是福澤子孫萬代的大任。”銀川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黃河銀川段兩岸河灘地生態修復規劃》已經啟動,規劃方案正在進行深化,規劃初稿已經完成。

負責規劃編制的北京中林國際林業工程諮詢有限責任公司項目負責人張安榮説,對黃河最好的保護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干預,用最簡約的手段恢復黃河沿岸的生態本底。

向著這一目標,銀川計劃利用規劃區內現有生態資源,通過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手段開啟黃河保衛戰的新征程。按照區域劃分,專家們為濱河大道沿邊、河灘地內、黃河洼地設計了不同的養護修復藍圖。

按照城市開發建設“一張藍圖”的全局思路,《黃河銀川段兩岸河灘地生態修復規劃》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與黃河沿岸融為一體,林、田、湖、河有機生長。銀川將打造一條集“生態保護、黃河風情、休閒遊覽”于一體的黃河生態廊道,築起祖國西北的生態安全屏障。

加強協同 盡職履責 護綠水青山 保黃河安瀾
今年以來,沿黃各省、自治區紀檢監察機關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緊盯各部門各單位履職盡責情況,跟進監督、精準監督、全程監督,加強協同配合,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
黃河正式走進今年汛期 進入超標洪水防禦狀態
​6月30日下午6時許,按照黃河防總調度指令,三門峽水利樞紐加大下泄流量,逐步開啟4個底孔,騰出汛限水位以上庫容迎接黃河主汛期,迎戰可能出現的大洪水。
黃河寧夏中部乾旱帶:昔日溫飽水 今朝小康水
來自寧夏氣候中心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中部乾旱帶除海原降水量接近常年外,其他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三到七成;各地平均氣溫偏高1.4攝氏度到2.1攝氏度。3月,同心、紅寺堡部分鄉鎮出現雪災。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