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公開承諾不裁員的潘石屹,今年卻陷入了裁員傳聞中。潘石屹回應僅表示,SOHO中國未因金融危機而裁員,並一直強調公司是“調整”。和此前承諾對比,無論是調整或裁員,這都將再次考驗老潘的應對能力。
潘石屹:調整並非因為金融危機

[潘石屹自降工資五成] [部落格] [網聊] [我有話説]

■事件回顧
3月03日 SOHO被指裁員 員工稱屬正常調整
3月03日 離職員工爆料潘石屹違背承諾裁員
2月10日 傳SOHO裁員 員工稱末位淘汰慣例
2月04日 高管稱SOHO中國人事變動未達1成
08年9月 潘石屹致信全體員工 承諾不裁員
■相關報道
裁員降薪:房地産式微的信號?
房地産企業用人需求劇減9成
專題:地産人事風暴升級
■總兵情報
富力裁員 員工門口討薪 》》更多猛料

 大家看法

1、潘石屹SOHO裁員的解釋您滿意否?
滿意不滿意和我無關

2、潘石屹稱未因金融危機而裁員,您相信嗎?
相信不相信和我無關

3、經濟危機,企業是否應該裁員自保?
不知道

4、公司人事調整,您願意選擇哪一種?
降薪保職調職乾脆辭職

   
 報料人對話潘石屹
  報料人:截至2008年底,SOHO中國相繼裁員70人左右,其中涉及人力資源部門、推廣部、設計部、商鋪管理和租務部等部門的相關人員。
  潘石屹SOHO去年初員工是515名,09年初是573名。加上長城腳下公社博鰲藍色海岸,由我們公司發工資的員工09年達1040人,比去年初899人增加15%。
  《每日經濟新聞》對部分已離開SOHO中國的人員進行採訪後獲悉,去年,SOHO中國確實有一定的裁員安排。
  潘石屹做為企業負責人,要有能力和遠見根據市場變化做出調整。為提高效率、保持團隊活力和市場競爭力,SOHO團隊內部隨時在根據需要做出反應,通過調整達到最佳狀態和最高的效率。
  報料人:2009年又有新的裁員任務,我了解到每個部門都陸續有人員離開,所以裁員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潘石屹公司做了三項調整,一是合併了客戶服務部和租務部,二是銷售團隊換血。三是各部門大量招聘熟悉網路的年輕人。
  報料人:SOHO也為裁員一説巧立各種名目,比如把被裁的同事安排到一個不合適的位置,這是變相裁員;或請員工自己在其他部門找個職位,若如期找不到,就只好離職;或者説公司組織結構調整,公司有一個部門就是以這個名義被全體裁員的。
  潘石屹經濟危機就是要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錯誤並及時地調整。在公司機構調整的會議上我曾經説,如果我們不主動調整,市場將調整我們、淘汰我們。
  報料人:各大公司相繼裁員很正常,沒有什麼可以遮掩的。我了解到很多被裁的員工及其家人看到該新聞後,對潘石屹SOHO這種不誠實的行為,感到氣憤不已。
  潘石屹個別員工對這樣的調整有意見和不滿,我們都耐心地做工作,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新的崗位快樂地工作和進步。
 裁還是不裁?這是個問題
 正方觀點
溫桂芳:困境時企業裁員是必然選擇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成本與價格研究室主任溫桂芳:“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又無法再降低成本,裁員就成為必然選擇,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産業。”
厲以寧:先把工資最高的裁掉
    經濟學家厲以寧有一句話語驚四座:“先把工資最高的裁掉。”這句話的意思是,裁掉一個工資最高的員工,可以養活更多工資低的員工。
 反方觀點
聶梅生:不裁員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會長聶梅生:房地産企業要自救,保證“不爛尾、不倒閉、不裁員”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陳乃醒:長遠而言 企業裁員虧大了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成本壓力暫得到緩解,但遇到好的機會就會人員緊張,臨時招聘,不僅涉及招聘經費,還涉及培訓等問題,不划算。

 本網專題

版權所有 地産中國網 電子郵件: dichan@china.com.cn 電話:010-67180635/4722/8420/7357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專題策劃:余鐘斌|頁面設計:吳爽|製圖:甄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