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8年是房地産業難熬的日子,經過多年瘋狂後走入“十”字路口。接下去該怎麼走?這是所有地産商所面臨的。地産中國網適時推出《以理性的名義——讓我們攜手步入地産中國的反省季》,邀請馮侖、王志綱、易小迪等反思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應對策略,並從一個企業的角度剖析“一家開發商17年的反省錄”,引起其他諸多開發商及業內人士共鳴。正如萬通地産反省語錄所言,唯有反省,企業才能延續健康,唯有反省,才能以及時甚至前瞻的企業變革來應對市場變化。

房地産業日子越來越難走,行業的反思需求則更為迫切。本期地産中國網聯合《SOHO小報》推出“風中樓市”大難臨頭,房地産業走向何處?10大地産媒體主編及資深記者共同思索。《財經》雜誌資深記者、《經濟觀察報》藍籌地産主編呂尚春、《中國房地産報》副總編輯兼執行主編胡安東、地産中國網總編輯謝紅玲等均從目前樓市困局作出梳理,並從行業發展見證者的角度提出一些應對方法。

泡沫的前夜

但是,這只是一個宏觀經濟學家對宏觀調控的設想。

現實中的宏觀調控卻是一種政治和資本的博弈,就像筆仙遊戲中,兩隻手攥著同一支筆,在不同力的驅使下,不知道會在白紙上劃出個什麼東西。[全文](作者:張映光,《財經》資深記者)

先知的宿命

無論怎麼表述,結果是清晰的。只要權力越界,而且被商業利益附著,那麼拖庇于政府的威權與天然信用,這個畸形的産物就會在生出厚利的同時,在另一個抽屜裏攢下足夠的危機。[全文]

相關:反省“地産江湖” 管好自己最重要 (作者:呂尚春,《經濟觀察報》藍籌地産主編)

土地被崇拜 地産難預期

大家都在總結房地産的前途,分析後奧運地産的走勢,尋找大蕭條背後的來龍去脈。原因自然很多。但若從源頭尋找,我以為,如果繼續讓土地崇拜情結這麼蔓延下去,房地産頹勢肯定難以扭轉,因為萬事都得從源頭去找。否則反思得再深刻也是裝深沉。[全文](作者:胡安東,《中國房地産報》副總編輯兼執行主編 )

不要試圖為房價“算命”

城市還是那個城市,房子還是那個房子,但一團叫做“觀望”的迷霧籠罩在京城上空,10個月時間內久久不散,不少人更希望這是一場疾風驟雨,風雨過後就是彩虹,不幸的是,這確實是團成因複雜的迷霧,沒有人能準確地預測到何時會散去。[全文]相關:調整好心態,應對宏觀調控 (作者:曹盛潔,《第一財經日報》地産週刊主編)

受驚嚇的小孩為什麼還挨打?

早在2003年,中央就發出〔121〕號文件,對房地産業的過熱提出了警告,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房地産業無視這種警告和提醒,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再以自己的固執對抗家長的警告,希望家長的溺愛最終能勝過家長的理性,為自己贏得最大的利益。[全文](作者:張曙光,《中國經營報》副總編輯)

從金鑲玉到玉鑲金——我看地産下一個黃金10年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房地産業的過去與明天,我想應該是一次“從金鑲玉到玉鑲金”的轉變——階段性的調整之後,城市化大潮推動下的房地産業還會迎來新一輪高潮,但是那將是品牌企業、品質樓盤做贏家的市場。[全文](作者:謝紅玲,《地産中國網》總編輯,曾任《中國經營報》資深記者)

袁一泓為什麼挨罵

是的,假如北京四環內房價暴跌一半,也還是有相當一大批“罵得最兇的人”買不起房;而可怕殘酷的現實是,假如房價下跌一半,必然伴隨嚴重的經濟衰退,那時,很多公司就會大量裁員或降薪,有些人不得不選擇斷供,有些人則連經適房都買不起了。這或許也並非罵人者所期望的前景。[全文](作者:袁一泓,資深房地産媒體人)

然後怎樣

“傳奧運會開幕式的點火儀式將由證監會某主席全身捆綁中石油油桶從6124米高空跳下,反彈至2719米高度的時候,在小幅震蕩維持穩定的狀態下,點燃主火炬。全場觀眾起立,高唱主題歌曲《非洲人民再黑 也黑不過大小非》。祝奧運快樂,呵呵。” [全文](作者:楊熙,《新浪樂居》主編)

懷念2006年的樓市

通過資金通道已融入全球化市場的房地産,不能依靠本土化産業特點來逃避大經濟背景和週期,這就是房地産的新形勢。正像一位資深房地産人士説的:“再也不可能回到2007年了。”[全文]

(作者:莫春,《焦點房地産網》新聞中心主任)

貪婪和恐懼

樓市真已這樣“最困難”了麼?房地産信貸緊縮早已是老生常談,又未有新政涌出,絕大部分的不利傳言最後都未被權威部門證實。從企業家到市場,整個市場如斯敏感,或許只能以群體性的不成熟來解釋。[全文](作者:柯鵬,《新華社上海證券報》産業部主任,地産專刊、融資專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