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目前,22城今年首輪集中土拍已悉數收官,第二輪土拍進展近半。部分三四線城市也于近期開展了集中土拍。相關數據顯示,得益於首輪集中供地實施、供地規則優化和拿地門檻降低,6月份土地市場成交環比回升,流拍現象有所好轉。
6月30日,杭州第二輪集中供地完成45宗涉宅地的集中出讓,總出讓面積2605畝,總建築面積343.6萬平方米,總起價529.5億元。最終,45宗地塊全部成交,總成交額557.11億元。
供應力度減弱為成交下滑的主要影響因素。根據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22城第一批次集中供地供應規劃建築面積為4750.04萬㎡,較2021年三輪集中供地均有所下降,其中,較去年第三批次下跌37.87%;2022年22城第一批次集中供地成交規劃建築面積為3925.16萬㎡,自去年以來,已完成的4輪集中土拍成交量呈現逐輪遞減態勢,其中,本輪成交量較去年第三輪下跌35.83%。整體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2城集中供地層面愈加謹慎,同時這也不乏是廈門、重慶、武漢、青島等城市今年明確將全年“三批次供地”調整為“四批次供地”,使得單批次的供應規模稍有減少的緣故。
各大省會城市的樓市調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調控效果又如何?
截至目前,2022年22城首輪集中供地全部完成,部分城市也已啟動第二輪土拍。在市場低迷、利潤不濟背景下,集中供地地塊競拍對房企利潤率的影響仍是行業一大關注點。
隨著鄭州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落下帷幕,2022年全國22城首輪集中供地也全部完成。
隨著鄭州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落下帷幕,2022年全國22城首輪集中供地也全部完成。
隨著鄭州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落下帷幕,2022年全國22城首輪集中供地也全部完成。
6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5月全國房地産行業數據顯示,房企拿地意願仍不高,今年1-5月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45.7%。而從5月的土地市場來看,重點城市迎來集中供地,廣州、蘇州首輪集中土拍收官,廈門、福州及北京開啟第二輪集中土拍。因此,全國土地市場成交規模環比上升,但同比不及去年同期,整體溢價率走低,流拍不斷出現。
6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5月全國房地産行業數據顯示,房企拿地意願仍不高,今年1-5月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45.7%。
二季度以來,樓市政策放寬的力度均逐步走強,範圍更是從三四線城市逐步邁向一二線。隨著南京、成都、杭州、蘇州等實力強勁的新一線城市已紛紛釋放政策利好,樓市的重中之重、四大一線城市的調控動向,尤為引發關注。
疫情捲土重來使得上海首輪集中土拍活動推遲,直至6月1日-8日,上海進行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競拍。成功出讓36宗宅地,總成交規劃建築面積為425.19萬平方米,攬金達834.72億元,整體溢價率為3.49%,地塊出讓情況依舊發揮穩定,未見流拍現象。
楊浦區、徐匯區、閔行區等核心優質土地供應為這次土拍增添了許多熱度,吸引來了央企、國企、混合所有制企業、民企以及地方國企等“各路兵馬”。
6月1日-8日,上海進行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競拍。
5月19日,河南省鄭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網上掛牌出讓公告,此次共出讓15宗地塊,總佔地面積約994.89畝,總起始價約104.8億元。這意味著鄭州開啟今年首輪集中供地。
受迫於地塊兩極分化的局面,歷經多輪實戰演練後,“精準投資”、“以銷定投”已成為房企的拿地鐵律。北京年度二批次土拍規則的多重優化,更提升了房企在五月底的土拍決戰中殺出重圍的動力。
近期,房企陸續披露前4個月銷售業績。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銀四月”傳統樓市旺季成色不足。同時,多數房企拿地積極性不高,有的房企乾脆沒有拿地。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疫情影響減弱,房地産銷售端有望企穩。
5月5日,廣州首輪集中供地掛牌的18宗地塊中有17宗成功出讓,成交率超94%,累計成交金額逾341億元。2022年土拍首秀,廣州交出不俗的答卷,同時也釋放出土拍、樓市回暖信號。
近期,房企陸續披露前4個月銷售業績。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銀四月”傳統樓市旺季成色不足。同時,多數房企拿地積極性不高,有的房企乾脆沒有拿地。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疫情影響減弱,房地産銷售端有望企穩。
三四月份是各個城市第一輪集中供地推出的時間,相比之下,受市場融資環境以及土地供應等綜合因素影響,今年以來百強房企的投資壓力不減,拿地規模萎縮明顯。據機構數據顯示,1-4月份,百強房企拿地總額3626億元,拿地規模同比下降55.9%,有超過三成TOP50房企未拿地。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房企早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