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11月30日,濟南發佈2022年度第四批次集中供地計劃,其中包含12幅住宅用地,起拍價約54.36億元。除了濟南外,近期包括南京、武漢、蘇州、無錫、長沙等城市已經發佈或實施了第五批次供地計劃。
自今年9月開始,北京産權交易所便格外熱鬧,多個地産項目集中掛牌,或轉讓股權、或增資擴股。通過梳理髮現,掛牌房企主要以國央企為主。
自2021年“兩集中”供地政策出臺,供地拍地模式自此發生明顯改變,由以往的零散供應變成集中的“放量供地”,房企拿地節奏也面臨重新調整,同時,土地市場與房地産投資、買賣等多方面領域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續,拿地主角的悄然生變備受市場關注。
10月,政策鬆綁力度繼續加大,在十一前夕,中央端接連釋放三條重磅利好,允許房價承壓城市階段性放寬貸款利率下限,換房退個稅以及公積金貸款利率下調,組合拳出擊,對提振市場信心意義重大
20世紀90年代,中國開啟了住房商品化改革,隨著土地市場全面推行“招拍挂”制度,房地産市場迎來快速發展,尤其在2009年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等政策帶動下,房地産業出現迅猛發展的黃金十年
隨著樓市調控常態化,國內房地産市場分化持續,房企聚焦高能級城市及核心區域的投資策略延續。濱江集團積極佈局,夯實大本營的發展基礎。但目前行業處於下行週期,濱江集團偏安一隅,也存在發展隱憂,能否踏準市場節奏,還需時間印證。
上半年,房地産市場經歷了太多“週期之外”的波折,令原本就處於下行趨勢的市場更加迷霧籠罩。尤其受疫情反覆影響,使得本就低迷的房地産市場“雪上加霜”。4~5月各地密集鬆綁政策穩定樓市,使得市場整體供求開始有了復蘇徵兆。
中國網地産推出全新欄目-《ESG·領先觀察》,持續聚焦企業在不同維度勇擔社會責任、創造社會價值的生動實踐,同時分享企業在ESG方面的成功經驗。欄目將涉及最新政策法規、企業評級標準、風險識別等各個方面。
合生創展“三道紅線”指標保持全部達標,報告顯示,2021年合生創展凈負債率70%,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産負債率為63%,現金短債比1.05。
近日,中指研究院發佈《2022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産市場總結與趨勢展望》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各地已發佈房地産年相關政策超百次,但從政策效果上看,企業資金壓力尚未得到實質性改善,部分企業債務違約進一步加劇購房者觀望情緒,市場信心尚未得到有效修復,疊加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影響,3月樓市“小陽春”並未出現。二季度,房地産調控政策還將在哪些方面發力,全國樓市能否迎來全面企穩,是否還有遲到的“小陽春”成為各界關注重點。
“兩集中”供地新模式開啟的第二年,土地市場在去年年末的冷靜趨穩中,等來了房地産市場政策利好不斷的釋放。今年土地市場拍賣熱度如何?又出現了什麼新特點?
堅持初心、堅持風險管控和底線思維、不排斥競爭、不輕言放棄、勇於嘗試和改變等高頻詞都體現了路勁地産的發展風格。
2021年保利發展營業收入與銷售業績實現雙增;三道紅線持續綠檔,財務指標進一步優化;融資成本不斷下降,經營性現金流連續4年為正;多元産業快速增長,營收佔比持續提升……
4月11月大悅城發佈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大悅城持有型業務規模及運營收入穩步提升;融資結構不斷優化;住宅商業雙輪驅動協同性增強。
2022年以來,房地産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土地市場也迎來集中供應期。目前,土地供應“兩集中”的22個重點城市中,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已公佈首批次集中供地,寧波和無錫開啟了首批次供地“預申請”模式,北京、福州、合肥和青島4個城市完成了首批次出讓。
從目前情況來看,住宅用地供地節奏較去年首批次有所提前,優質地塊推出量增加,土拍規則進一步優化,下調了保障性租賃住房比例等。
2021年大唐集團控股在3+X戰略下,實現增收又增利、全年銷售業績超額完成,核心業務指標穩步增長。
4月1日,成都今年首批集中供地進入第二日。據中指研究院數據統計,當天成都土拍共計成交17宗地塊,另有1宗地塊流拍,總成交價格為192億,合計成交土地面積1213畝。其中,中海、保利等龍頭房企補倉,四川本土房企也積極拿地。
2022年以來,房地産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土地市場也迎來集中供應期。
上周,集中供地的城市頻繁推出2022年首批供應地塊。各地在以優質地塊吸引房企的同時,競拍門檻也在下降,與去年相比,供地價格明顯讓利於房企。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