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16日上午,從宿遷市相關部門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關於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房地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房十條”),已于10月10日印發實施。
10月16日,據“宿遷發佈”,為進一步支援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激發市場活力,助企紓困,維護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房地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房十條”)于10月10日印發實施。
首開梧桐山語坐落的昌平新城板塊,有北部科創産業為依託,産業價值受到了強有力的支撐。
開發商表示,開盤現場採取集中搖號,按順序進行選房的方式進行;現場共認購169套,總認購金額約56.2億元。
2023年土地市場計劃供應量止升轉降,宅地“縮水”更為嚴重。
今年以來,各集中供地城市土拍有條不紊推進。5月11日,成都進行5月首場土拍,6宗宅地全部成功出讓,其中主城區2宗宅地觸頂搖號成交,至此,成都今年正式公告的35宗宅地,已經成交23宗。放眼其他集中供地城市,廣州、上海、無錫等地已完成今年首批次集中供地出讓。
5月6日從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2023年全市供地計劃于近日新鮮出爐。根據計劃,今年南京商品住宅供地繼續下跌至493公頃,回到2014年-2016年間水準,在主城範圍內玄武區宅地供應為零,浦口區成為今年唯一一個供應增長的區域。
4月13日,根據中國土地市場網發佈的資訊,安徽省合肥市發佈2023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 (市本級)。合肥市2023年度市本級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總量為2146.67公頃。其中,商業服務業用地供應計劃為60公頃,佔計劃總量的2.8%,與2022年實際供應量相比減少29.91%; 居住用地供應計劃為540公頃,佔計劃總量的25.16%,同比增長16.11%,540公頃中有400公頃為商品住房用地,佔居住用地供應計劃的 74.07%;與2022年的433.33公頃相比減少約7.7%。
超40家房企“競拍”,累計攬金88億!
3月23日,該住宅項目被命名為“首開·梧桐山語”,正式亮相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
2022年,在堅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産調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總基調下,本市出臺多條樓市新政,對特定區域、特定項目、特定人群精準施策,持續優化住房供需關係、釋放合理購房需求。受全國房地産行業調整及疫情衝擊影響,北京新房及二手房成交均有所下降,但房價韌性仍然較強。業內人士分析,2023年,“穩”依然會是京城樓市主基調。
8月25日,山西省長治市披露《長治市促進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實施意見(試行)》。
4月19日晚間,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公佈了2022年度第二批次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公告,本批次供應17宗地塊,總起始價559.7億元,土地總面積約98公頃,總建築規模約175萬平方米,將於5月下旬集中成交。
4月11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佈公告稱,21宗地在2022年4月18日中午12:00前取得預申請資格的將轉入北京市2022年第二批次商品住宅供地。
一個商品房項目從拿地到獲批預售需要多久?最新的答案是55天。市住建委近日發佈一則預售許可公告,去年第三批集中供地的項目“京能龍湖熙上(備案名:潮尚新苑)”獲批預售許可證。
2021年,對整個房地産市場而言,可謂“前高後低”。上半年成交總體保持高位,百強房企累計銷售業績規模同比增長36.7%;下半年市場卻持續轉冷,規模房企平均目標完成率遠不及歷史同期。同時,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也讓行業開始尋求新的發展道路。
12月27日,北京市房山區拱辰街道0017、0019地塊成交,這是北京市第三批集中供地最後成交的住宅地塊。
北京第三輪土拍迎來收官。共成交11宗地塊攬金281.51億元,另有京土整儲挂(豐)[2021]083號、京土整儲挂(朝)[2021]094號地塊因無人報價最終流拍。
珠海市人民政府近日發佈《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辦法》,將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人才住房的租金及售價分別為同區域品質市場商品房的60%和50%。
新房及二手房成交數據上行、開發商拿地供地節奏加快……2021年上半年,長三角各地樓市已基本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活躍度大大提升。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