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9月2日,中指研究院公佈監測數據,截至今年8月末,22個重點城市“兩集中”涉宅用地累計推出3429宗,成交2658宗,其中2021年共推出2331宗,成交1873宗。若按正常開發節奏,2021年成交的地塊將在今年陸續入市形成市場供應,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持續調整,地方平臺公司托底拿地成為常態,疊加銷售表現低迷,導致項目整體開發入市節奏較慢。
截至今年8月末,22個重點城市“兩集中”涉宅用地累計推出3429宗,成交2658宗,其中2021年共推出2331宗,成交1873宗。
近日,諸葛研究院發佈《2022年5月武漢房地産市場監測報告》。報告指出,受“五一”假期影響武漢新房市場供需規模雙雙回落。從價格方面來看,新房、二手房價格均小幅下跌,整體凸顯平穩姿態。
近日,諸葛研究院發佈《2022年4月武漢房地産市場監測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4月,受中上旬局部區域疫情影響,武漢新房市場略顯疲態,供需規模雙雙縮減,而與新房截然不同的是,二手房市場本月走出獨立行情,成交量維繫上升局面,但仍不及去年同期。
5月武漢新房市場量價齊跌,政策調整下成交規模下滑局面有望扭轉
近日,中指研究院發佈《2022 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産市場總結與趨勢展望》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各地已發佈房地産年相關政策超百次,但從政策效果上看,企業資金壓力尚未得到實質性改善,部分企業債務違約進一步加劇購房者觀望情緒,市場信心尚未得到有效修復,疊加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影響,3 月樓市“小陽春”並未出現。二季度,房地産調控政策還將在哪些方面發力,全國樓市能否迎來全面企穩,是否還有遲到的“小陽春”成為各界關注重點。
2022年以來,房地産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土地市場也迎來集中供應期。目前,土地供應“兩集中”的22個重點城市中,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已公佈首批次集中供地,寧波和無錫開啟了首批次供地“預申請”模式,北京、福州、合肥和青島4個城市完成了首批次出讓。
從目前情況來看,住宅用地供地節奏較去年首批次有所提前,優質地塊推出量增加,土拍規則進一步優化,下調了保障性租賃住房比例等。
出臺近兩年的“三道紅線”政策將房地産行業推進調整通道,舉債擴張的“高週轉”發展模式已經退出舞臺。在此背景下,百強企業的“規模”也不再是“萬金油”。
出臺近兩年的“三道紅線”政策將房地産行業推進調整通道,舉債擴張的“高週轉”發展模式已經退出舞臺。
2022年以來,房地産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土地市場也迎來集中供應期。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3月16日召開會議,會議提出,關於房地産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同日,中國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也就房地産有關問題密集表態。
中指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月23日,A股69家房企發佈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虧損28家,佔比40.6%,四成房企出現虧損,虧損額超過10億元的有11家。
“原以為是青銅,沒想到是王者。”這個梗用於表述2021年樓市感受,也大致成立。看數據:去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9%,突破17.9億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15.65億平方米,增長1.1%,均創歷史新高;同期,江蘇商品房和住宅銷售面積分別達1.65億、1.44億平方米,分別增長7.3%、3.7%,同樣刷新歷史紀錄。
國際房地産服務和諮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最新報告認為,2021年全國住宅新房銷售均價破萬元,2021年整體市場呈先熱後冷,樓市已然步入調整階段,預計2022年整體市場仍處於調整通道。
國際房地産服務和諮詢顧問公司戴德梁行最新報告認為,2021年全國住宅新房銷售均價破萬元,2021年整體市場呈先熱後冷,樓市已然步入調整階段,預計2022年整體市場仍處於調整通道。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國內商品房銷售面積15813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8%,商品房銷售額161667億元,同比增長8.5%。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1年,房地産銷售市場及土地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前高後低走勢。不過,隨著年末政策面不斷釋放積極信號以及房企採取多種方式自救,眾多業內人士認為,行業預期已初見修復。
12月15日,中指研究院分析稱,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金額同比降幅均收窄。
12月1日,第三方機構中指研究院發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及二手住宅的調查數據。數據顯示,2021年11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6183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4%,為2020年3月以來首次下跌;而在二手房方面,全國100個城市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6013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08%,跌幅較上個月擴大0.04個百分點。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