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3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佈《海口市2023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海口市2023年國有建設用地擬供應167宗,計劃指標為865.06公頃。
北京3月21日消息,北京市統計局發佈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經濟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1610.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7%。
廣州3月19日,從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2023年,廣州市計劃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203公頃,比近五年年均計劃量(2211公頃)增加45%、年均實際供應量(2796公頃)高15%。
3月14日,廣東省江門市發佈《關於江門市市區2023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及住宅用地三年(2023-2025年)滾動計劃的公告》。
3月7日,廣東省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廣州市2023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該供應計劃自印發之日起施行,跨年度執行至下一年度計劃公佈之日。
2月28日上午,城市副中心舉行承接新一批市級賦權新聞發佈會。筆者了解到,本次市級賦權共計184項。從賦權空間上來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對城市副中心規劃範圍及拓展區範圍(不含亦莊新城通州部分、約812平方公里)賦權101項,由副中心管委會承接46項,由通州區承接55項;二是對自貿區組團範圍(10.87平方公里)賦權83項,由副中心管委會承接19項,由通州區承接64項。
2月23日,澎湃新聞從吉林省長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獲悉,2023年長春市區(含九台區、雙陽區)擬供應土地包括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公服用地以及交通運輸用地五大類,總面積2456公頃。
2月22日,澎湃新聞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官網獲悉,《北京市2023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簡稱“2023年度供地計劃”)已于日前經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聯合市發展改革委共同印發實施。
北京2月21日,2023年度北京市計劃安排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190至3630公頃,與2022年基本持平。北京繼續堅持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指標在中心城區的供應比例保持在20%左右,重點向城市副中心和多點地區傾斜。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2月6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日公佈《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簡稱《專項規劃》),並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根據該規劃,該市分步推進,至2035年累計進行城市更新約300平方公里,多措並舉,盤活低效存量土地再利用。
2月2日,據微信公眾號“洛陽發佈”,近日《洛陽市支援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若干措施》正式下發,明確3方面20條舉措支援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旨在正確引導住房消費,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確保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日前,天津市首個成規模M0新型産業用地項目——天津濱海—中關村北塘灣數字經濟産業園正式啟動。該項目是落實天津高品質發展“十項行動”,持續提升産業能級、先行先試、打造人産城融合園區的重大舉措。
近日,蘇州市政府印發《關於推動經濟運作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蘇府規字〔2023〕1號),推出12個方面55條政策。其中在房地産方面,《措施》提到,蘇州將大力支援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支援房地産業合理融資需求,全力以赴保交樓,切實維護購房者利益;優化調整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政策,促進房地産企業加快資金回籠。
1月16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2023經營性用地供地藍皮書,共計176宗、743公頃。
北京1月13日消息 據北京市住房城鄉和建設委員會網站消息,近日,北京市住建委發佈北京市2022年第三批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計劃。其中,計劃開工項目共8個、房源8083套,均為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
“城市更新”是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近日,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濟南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根據該專項規劃,濟南將落實“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構建“歷史城區”“二環以內”“中心城區”“市域範圍內其他城區”四大更新圈層,推動歷史文化名城有機更新,提升城市空間環境品質。
1月8日,天津市首個成規模M0新型産業用地項目——濱海—中關村北塘灣數字經濟産業園正式啟動。
日前,市規劃資源局網站發佈了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公示,在濱海新區核心區中部新城片區打造港産城融合示範區,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公示時間為30天。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