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北京3月25日,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北京市把好建設用地“出口關”,實施環環相扣的全流程管理,實行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製度,近年來消除受污染用地約490萬平方米,為首都發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建設用地。
日前,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總結部署工作會議,總結2022年的工作,部署新一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任務。2023年,我市將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實施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生態環境改善從量變到質變,持續鞏固PM2.5改善成效、優良天數比率,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到國家考核要求,12條入海河流穩定消劣,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國家要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2月4日,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美麗河北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河北生態環境治理達到新高度,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基本建成。
日前從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昌平區小湯山鎮國土空間規劃及集中建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20年—2035年)》獲得批復,這也是昌平區首個獲批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規劃》提出,將小湯山鎮建設成為北中軸延長線上湯泉文化特徵明顯、生態農業特色突出、現代科技服務業發達、居住環境宜人的小城鎮。
北京1月19日,中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19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土地利用將嚴控增量,“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950萬畝,比“十三五”期間壓減300萬畝。
北京1月17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17日介紹,2022年,全國空氣品質穩中向好,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5%;重污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達到0.9%。
2023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1月11日以視頻形式在北京召開。
9月21日,陜西省西安市政府印發《西安市“十四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從人口發展、公共教育、就業創業、社會服務、醫療衛生、文化建設、國民休閒、住房保障、全民健身、社區服務等領域對全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做出了明確的規劃。
自然資源部近日印發《關於積極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6條政策措施涉及國土空間規劃、土地計劃指標、用地用海審批、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土地供應等內容,以用地用海等資源要素更好地服務於穩增長。
西青區精武鎮範圍內的津靜市域(郊)鐵路首開段項目,因項目用地不符合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需修改用地規劃。
從安徽省潛山市人民政府獲悉,近年來,潛山市棚改項目推進和房地産市場發展較快,但自2021年初以來,房地産市場呈現房價高、交易量大幅度下滑態勢。7月25日,潛山市住建、發改、司法、人社、資規、農業農村、金融、網信、徵收、銀保監、公積金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潛山市關於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若干措施》。
五年來,我市把“綠色決定生死”的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統籌綠色發展、污染治理、生態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品質實現全局性、歷史性、突破性好轉。
5月17日獲悉,至2022年6月12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開徵求《廣州市徵收農民所有集體土地管理辦法(公眾徵求意見稿)》及公平競爭相關意見。
3月30日,佳兆業健康發佈2021年未經審核業績報告。
十四五期間,濱海新區將繼續打造最美生態環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創建“無廢城市”“低碳城市”,繪就濱城“水清岸綠”的“十四五”藍圖。
1月10日,發改委等二十一部門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積極推動改善住房條件。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著力構建區域生態安全屏障,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
目前,津漢1標已經完成津漢聯絡線高速互通立交橋主體施工,預計今年12月底該橋通車,將極大緩解周邊交通壓力。
11月29日,天津市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天津市土地管理條例》,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