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作為江西省南昌市的“南大門”,青雲譜區是江西現代工業的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架飛機在這騰空而起,第一輛摩托車在這組裝完畢……在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篇章。
遍佈整條街的琳瑯美食,穿流而過的沙河,400米外的地鐵6號線,一街之隔的萬科鑽石廣場……
不破不立,以「舊」煥「新」。
這個夏天,瑤海車橋的紅磚與拱頂,開始訴説新的故事。
“在北京看展,我會第一個想到798。”對北京市民小張而言,798藝術區(簡稱“798”)像一個文化“補給站”。她的觀展計劃中,目前排在第一位的是7月16日開展的“莫奈、梵谷與現代主義大師真跡展”。
一片老廠房,就是一座城市奮鬥記憶的博物館。天津,一座血脈裏流淌著工業蓬勃發展因子的城市,老廠房作為其工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見證著城市變化,但隨著時代發展,它們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通州張家灣,有一座鑄造于1998年的銅牛雕塑,就坐落在北京銅牛廠的廠區內。這頭牛,曾經“看”著無數件承載老北京回憶的銅牛牌針織衣運出車間。進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時代,張家灣被規劃為設計小鎮,銅牛眼前的製衣車間老廠房騰退後沒有拆除,而是變身未來設計園區。
推窗見景的運河畔,2萬餘家企業落戶運河商務區帶來61億元年稅收;曾經的通州第一工業大鎮悄然蛻變成張家灣設計小鎮,老廠房騰籠換鳥引來440余家設計、科技類企業“築巢”……曾經通濟天下的京畿重鎮,正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之姿,不斷擦亮金融、設計、元宇宙等多張産業金名片。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建立房地産業發展新模式。本報即日推出“推動建立房地産業發展新模式”系列報道,針對“從大拆大建向城市更新轉變”“從重買賣輕租賃向租購並舉轉變”“從規模擴張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等方面探尋如何提升房地産業發展新內涵。
日前,有著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之稱的天津第一機床廠開始進行廠房整體改造。作為見證天津工業歷史的老工業片區,它一直都是城市更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5月10日,嬌艷鮮花、愛心裝飾、許願噴泉、牽手人偶……走進位於江西南昌青山湖區的 520park文創公園,隨處可見的“浪漫”元素格外引人注目。作為江西省首個集齊婚戀主題全係業態的創意園區,520park文創公園積極打造“文商旅”融合發展産業集群,逐步帶火當地“浪漫”經濟。
華燈初上,夜幕降臨。俯瞰重慶的燈火輝煌,江北大九街是最閃亮之一。打扮時尚的年輕人聚集在這裡,吃飯、K歌、泡吧,開始了一天的夜生活。
在南昌青山湖西岸的東湖意庫,高大的蘇式無梁樓蓋建築聳立,一道鐵軌蜿蜒伸向遠方,陸上書店內咖啡飄香,泰式餐廳、巨幕影院、精釀啤酒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休閒、娛樂、打卡。
猶記得,7年前,金茂榮歸故里,一舉摘得天津母親河畔第一熱電廠地塊,自此開啟了煥新城市理想的歷程。
向東看,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開工,將“拉近”通州區與北三縣時空距離;向南看,京雄高速六環至市界段通車,南六環自駕去雄安縮短半小時;向西看,北京大熊貓科研繁育基地在青龍湖開工;向北看,理想汽車全球旗艦工廠主體完工,“喚醒”沉睡的廠房……去年,北京城的東西南北迎來重點工程加速建設。
隨著城市不斷發展,城市更新對於功能的複合型和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工業片區作為見證工業歷史、傳遞工業文化、展現産業變遷的特色城市空間資源,是城市更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近些年,天津對老工業片區進行改造再利用,充分挖掘其價值。越來越多的舊廠房變身“新地標”,“工業銹帶”變身為“生活秀帶”“産業秀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12月5日,位於長江與漢水交匯處的武漢市江漢區,自古是華夏名鎮、漢口源頭,有著“貨到漢口活”的美譽。如今,這裡是湖北唯一的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平均每平方公里産值逾50億元,經濟密度湖北省內最高。
前不久,位於河東區六緯路與十四經路交口的文保改建商業項目天津金茂匯正式亮燈,沉寂了數年的原第一熱電廠被再次點亮。
10月25日下午,津南區政府、天津市房地産協會、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和天津中建地産以及39家媒體相聚國展西,共話津未來。
本次我們聚焦西區陳塘莊板塊,領略高速發展帶來的時代變遷。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