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地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緊密協同聯動,紮實有效推動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向更高水準。
市發改委近日批復城市副中心老城地區電力架空線入地項目資金申請報告。城市副中心老城地區12條主次幹路架空線將在明年底前完成入地改造,涉及道路總里程約20.57公里。
昨天,東六環改造工程施園立交至環球東立交段正式完工通車,備受矚目的東六環(京哈高速至潞苑北大街段)改造工程迎來重大突破。
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建成投用、加快地鐵平谷線等道路建設、新開工15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通州區政府今年的“摺子工程”近日正式公佈,涵蓋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和民生實事等“七大方面”總計138項。今年城市副中心繼續保持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超千億元。
2023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加快推進運河商務區重點組團、文化旅遊區北部地塊四大産業項目和各類總部項目建設,實現行政辦公區二期基本完工,副中心“三大建築”精彩亮相,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建成投用、東六環改造工程建成通車。這是記者昨天從通州區兩會上了解到的。
日前,北運河東濱河路(玉帶河大街—廣渠路東延)段正式通車,將為濱河中路、玉帶河東街與紫運中路分壓,完善城市副中心道路網路。
1月4日,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更大力度推進重大項目、重點區域建設。繼續保持千億以上投資規模,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推動投資向高精尖産業、民生等領域傾斜,有效帶動社會投資。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正從藍圖變成現實。八年來,北京交通行業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現京津冀交通領域率先突破,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建成,高速公路網結構得到優化。
東六環改造工程再次傳來好消息!昨天6時47分,東六環改造工程東線隧道“運河號”盾構機衝破1.5米厚的地連墻精準出洞,標誌著盾構機順利掘進到達中間井,東線盾構隧道實現首段貫通。接下來的一個月,將對“運河號”盾構機進行全方位“大體檢”,整修完成後再進行二次始發,開啟東線盾構隧道的後半段征程。
新路建設引入新理念。近日,城市副中心宋莊文化區西路、宋莊文化區南街、運喬東路、暢和東路4條道路工程項目建議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市發改委批復。這4條道路是城市副中心骨幹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副中心重要學校、醫院、安置房周邊的配套道路,在設計與建設中都引入了高品質、精細化的新理念。
“軌道上的京津冀”作為國家重點發展領域,京津冀三地逐步拓展鐵路網,三地互聯互通也將越來越便捷,同時三地與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也將比此前提升。
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國部分在建工程推進順利,取得新進展。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通州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擼起袖子加油幹,有序拉開城市框架,積極承接功能疏解,主動實現深刻轉型,呈現生機勃發的良好態勢。北京通州,這座千年大運河畔的歷史名城,由遠郊區縣成長為城市副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高品質發展答卷:
昨天,市財政局公佈的今年1月至3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689.7億元,同比增長6.6%。
東六環入地改造施工現場,“運河號”盾構機在運潮減河下40余米深處完成穿越,成功將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內;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部,千余名工人正搶抓工期,力爭“三大建築”在今年底基本完工……
今日(15日),從北京市通州區兩會上獲悉,未來五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持續瞄準功能定位,保持每年千億以上投資強度,加快重點功能區、重要節點建設,推動城市框架基本建成,搭建北京城市副中心“四梁八柱”。
2021年9月26日,“此刻 向新而來”——金地|北京壹街區BEAUTY BLOCK&LIFE品牌發佈會盛大啟幕,數百位媒體、金地業主,共同見證了新北京、新中心之下,新街區生活方式的誕生。
順著安全梯下到27米深的始發井裏,總長145米、總重量約4500噸的“鋼鐵巨龍”橫列地下,最前端是直徑16.07米的圓形刀盤,裝著六百餘把合金刀片,在轉動中將前方的土壤挖掘下來……
“十四五”期間,城市副中心每年保持千億元以上投資強度,一年一個節點,實現“城市框架基本成型”。
北運河河岸、東六環旁,一座128萬平方米的“地下城”初現輪廓。記者昨天從施工方獲悉,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已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預計2024年年底完工。屆時,北京將新增一座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