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日前從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昌平區小湯山鎮國土空間規劃及集中建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20年—2035年)》獲得批復,這也是昌平區首個獲批的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規劃》提出,將小湯山鎮建設成為北中軸延長線上湯泉文化特徵明顯、生態農業特色突出、現代科技服務業發達、居住環境宜人的小城鎮。
1月27日,遼寧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印發《遼寧省進一步穩經濟若干政策舉措》的通知。
北京1月19日,中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19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土地利用將嚴控增量,“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950萬畝,比“十三五”期間壓減300萬畝。
12月22日,中共來賓市委書記何朝建21日表示,來賓市建市20年來,在甘蔗地上建起了一座初具規模的新興現代化城市,實現了從農業地區到工業城市,從桂中旱片到魅力水城,從艱難起步到安居樂業的歷史性轉變,開創了各項事業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12月15日,據廣州市人民政府網站14日消息,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耕地保護、嚴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實施意見》。
12月5日,由蜀道集團投資、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鐵五院”)勘察設計的漢巴南高鐵南巴段控制性工程、中國在建最大跨度高低塔混合梁高鐵斜拉橋——嘉陵江特大橋正式進入架梁施工階段。
10月9日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會上,新疆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劉興廣表示,今年1-9月份,全疆審批用地37.26萬畝,較去年同期增長94.33%,確保重點項目和國家有效投資項目不因土地手續辦理而影響開工建設。
秋高氣爽,風和景明,最適宜到高淳國際慢城看層林盡染,享美好生活。
自然資源部近日印發《關於積極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6條政策措施涉及國土空間規劃、土地計劃指標、用地用海審批、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土地供應等內容,以用地用海等資源要素更好地服務於穩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16日召開8月份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對優化城鎮空間佈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積極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梳理近年來支援重大項目用地用海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有針對性提出保障重大建設項目落地涉及的用地用海階段性政策措施,共7個方面26條,涉及國土空間規劃、土地計劃指標、用地用海審批、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土地供應等內容。
7月18日電 據自然資源部官方微信消息,為發揮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堅決防止“大棚房”問題回潮反彈,近日,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對6起“大棚房”問題典型案例予以通報。
經市政府批復同意,《天津市工業佈局規劃(2022—2035年)》日前由市工業和資訊化局正式發佈。
6月28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楊蔭凱提到,下一步將適度超前佈局有利於引領産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基礎設施。
6月25日是第32個全國土地日,主題仍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一個節日主題延續多年不變,十分罕見。我國為何對節約集約用地如此重視?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如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形成中關村發展的“寶坻模式”?高鐵寶坻站何時啟用?寶坻區如何實現從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轉變?
近年來,天津市津南區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創造性採取“産城融合”模式。
北京5月24日消息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準穩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5月2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建立“土地超市”制度的實施意見》,實現歸集産權明晰的存量建設用地、發佈公開透明的土地資訊、配對有效精準的項目要素、提供方便快捷的用地選擇、實施規範高效的服務監管為一體的土地全生命週期監管制度體系。
5月17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例行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會上表示,推進縣城建設的根本出發點是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提升縣城發展品質,更好滿足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和縣城居民生産生活需要;重點任務是抓好産業、市政設施、公共服務、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建設,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