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搜索
河北京車全國首列中運量智慧氫能列車下線,中國五礦涿州産業園、中電科淶水空天資訊産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兩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開工,央媒涿州新時代媒體新城加快建設……日前,保定市公佈了協同發展的最新成績單:與京津合作項目累計達到707項,總投資6833億元。其中,中關村創新中心等平臺承接京津項目164個,完成投資413億元。
3月27日,融創亦莊壹號啟動為期5天的正式交付,1100余戶業主如期喜迎新居,順利開啟嶄新的融創式歸心生活。
作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之一,承德縣高新區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發展呼叫服務産業、大數據産業,加快産業聚集和産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示範基地在大數據領域的影響力,努力打造京津冀數字經濟創新示範基地。
3月6日,國際機場協會(ACI)公佈2022年度全球服務品質(ASQ)大獎獲獎名單,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上榜2022年度500-1500萬量級“亞太區最佳機場”獎項,旅客總體滿意度位列全球同量級機場第一,“轉乘便捷性”等18項滿意度指標躋身全球前十。
安徽馬鞍山3月21日,由中鐵四局承建的新建巢湖至馬鞍山城際鐵路(以下簡稱巢馬城際鐵路)新大金山隧道施工處,伴隨著懸臂式掘進機的轟鳴聲,切割臂鑽破上臺階工作面最後一層厚厚的土石方,標誌著巢馬城際鐵路實現全線首個隧道貫通,為打通馬鞍山南至馬鞍山東站間聯絡線的架梁通道提供重要保障。
武漢3月7日,湖北加快構建以陸空聯運為引領,鐵水聯運、公鐵聯運為支撐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合力推進黃岡—鄂州—黃石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
3月6日,2023年,湖北將持續優化國際物流通道體系,重點支援武漢—寧波、武漢—廈門、武漢—欽州、武漢—南沙鐵海聯運通道,武漢—俄羅斯東方港、武漢—東盟直航線路,武漢—寮國中歐班列等7條線路。湖北省商務廳(省口岸辦)6日在武漢舉行國際物流通道座談會,記者獲悉上述消息。
從3月1日召開的“2023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工作現場會”上獲悉,《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實施兩年來,總體方案明確的104項重點任務已落地100項,落地率超過95%,29項政策措施已落地26項,為長三角區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活力。
今年以來,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東風,北京到天津的“第一站”武清區澎湃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昨天,市規劃資源局和西青區政府聯合組織召開天津南站核心樞紐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終期評審會。
昨天,市規劃資源局和西青區政府聯合舉行天津南站核心樞紐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終期評審會。
2022年長三角新增高鐵超130公里,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超過6600公里。
2月21日湖南通過整體“減、放、並、轉、調、優”,對工程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清理,發佈全省統一的工程審批事項清單,做到“清單之外無審批”,實現全省工程審批事項由71項壓減至45項。
昨天,東六環改造工程施園立交至環球東立交段正式完工通車,備受矚目的東六環(京哈高速至潞苑北大街段)改造工程迎來重大突破。
加強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交通、住房、醫療、教育等領域配套設施改造升級……日前,密雲區2023年110項工程集中開工,總投資規模453億元,主要涉及保水保生態、綠色高品質發展和民生保障等領域。
昨天下午,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德勤中國聯合發佈《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指數2022》。據介紹,這是全球首個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其中,北京市綜合得分排名全球城市第7名,是唯一躋身前十的中國大陸城市。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網站29日消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堅決貫徹中央關於穩住經濟大盤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鐵路建設投資拉動作用,科學有序、安全優質推進鐵路規劃建設,2022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産投資7109億元,投産新線4100公里,其中高鐵2082公里,圓滿完成了年度鐵路建設任務。截至2022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5萬公里,其中高鐵4.2萬公里。
推動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是“十四五”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
1月18日,廣州車陂南隧道、南大幹線西段部分路段18日開通。廣州新增兩條交通“大動脈”。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