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專題專欄>

構建“雙心融合、雙軌並進”解紛機制 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天府實踐

發佈時間:2024-07-26 15:10:2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唐浩哲

天府新區法院堅持將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聚焦實質解紛功能定位,從運作體系、調解機制、解紛模式三個維度,創新構建地方社會矛調中心與法院訴源治理中心“雙心融合”、公益化與市場化調解“雙軌並進”的解紛機制,相關做法入選四川法院首屆改革創新獎,並被《成都改革》刊發推廣。


構建“雙心融合”運作體系,推動矛盾糾紛一站調處


一是整合“一處中心”,升級一站式體驗。形成集信訪服務、糾紛化解、公共法律服務的社會治理“綜合服務站”,優化社會治理服務流程,融合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化解與法院訴源治理工作,自正式揭牌運作以來共接待群眾91624人次。二是搭建“一個網路”,力爭一次性解紛。8個部門派員常駐,N個社會調解組織值班隨駐,依託三級矛調中心在9個街道設置法官工作室,實現三級綜治、一網聯動。三是打造“一個隊伍”,創新訴非雙向互融方式。重構資源要素配置模式,選派法官團隊入駐矛調中心,編印涵蓋10余類260余種常見糾紛的調解協議“工具書”,梳理50余項司法確認審查重點,實現各類調解協議“拿來即用”“一看就會”。


創新“雙軌並進”調解機制,實現矛盾糾紛精準化解


一是培優民事調解力量,延伸基層解紛觸角。推動成立12個多發領域行業性調委會,聘請100余名“訴訟聯絡員”,培育2個人民調解員工作室,形成“法官+法官助理+調解員”團隊化、專業化訴調運作模式。二是設立商事爭議調解中心,推行市場化調解機制。與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等35家調解組織簽訂合作協議,選聘154名商事領域專業調解員開展商事爭議糾紛調解。三是健全工作保障機制,提升調解內生動力。完善調解組織管理辦法,建立調成數、調成率、督促履行數等核心績效檔案,健全“雙軌”個案補貼辦法和市場化收費標準,營造良性競爭氛圍。近3年,通過“雙軌並進”調解機製成功化解糾紛17207件。


完善梯次遞進解紛模式,助推法務區打造爭端解決示範地


一是盤活法律服務資源,培育多元解紛方式。推動設立涵蓋調解、仲裁、訴訟的“天府中央法務區‘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提供域外法查明、涉外翻譯、涉外公證、金融調解等多元法律服務。支援天府中央法務區金融調解中心實質運作,4個月以來共化解金融糾紛6090起。二是設立司法確認中心,賦強調解協議法律效力。制定非訴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操作規程,對調解成功案件提供“一站申請、分級辦理、一窗確認”的便民服務,打造“前端訴調案件化解、後端線上司法確認”的糾紛治理閉環,截止目前辦理司法確認4381件。三是深化聯動解紛效能,提檔法治營商環境建設。以“司法大拜年”為載體,優化企業法治需求快速響應機制。以繁簡分流和專業化審判為核心,構建“1+N”審判工作制度框架,打造糾紛高效化解示範樣本。


下一步,天府新區法院將充分發揮訴源治理“黨政主抓”制度優勢,提檔升級“雙心融合、雙軌並進”解紛機制,為群眾提供更加快捷、便利、低成本的“一站式”解紛服務,持續拓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天府實踐。(天府新區法院供稿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