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武功林海中,明月山林場副場長、正高級工程師朱天順紮根深山林區,將半生的精力傾注于這片廣袤的土地。他矢志不渝,努力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傾心服務林農、助推林業産業發展,讓良種良法在林區扎穩根,讓莽莽林場片片生金,把林業科技成果應用到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實踐中。
學用結合,新技術推廣應用的“踐行者”。林木良種是林業生態建設與産業發展的基石,是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我國生態安全、木材安全的重要保障。從1994年9月參加工作,到2020年受聘為第一屆江西省林業科技推廣智庫專家,朱天順長期致力於在林區從事森林資源培育、資源調查監測、林業科技推廣等工作。近10年來,他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了油茶、火炬松、毛竹、楠木、毛紅椿、陳山紅心杉、刨花楠、黃精、粉防己等多項中央財政科技推廣和省級良種良法推廣項目,組織開辦技術培訓班30多期,培訓林企林場近千次,服務林農達2萬人次。
一把剪刀,一雙解放鞋,一身迷彩服,一頂草帽,是他行走于山林的標配。參加工作30年,朱天順與林業結緣、與油茶、陳山紅心杉相伴,足跡遍佈武功山林區的山頭地塊。憑著紮實的科技功底、週到的服務態度,他為林農提供“點菜式”服務、“訂單式”培訓和“實戰化”訓練,讓企業、大戶和林農享受到林業科技帶來的甜頭。
紮根林區,一心為林農著想的“耘林人”。“多虧了朱高工在油茶園裏指導,我家的油茶從原來的只長個不結果,到現在的畝産冠軍。”茶農老李高興地説道。“原來老李50多畝的油茶樹,大部分係低産、老化樹,急需高産化改造,可老李苦於沒有新技術。”只用寥寥幾句話,朱天順就道出了低産油茶林改造的前景。在講到改造的關鍵技術點時,他也總能用幾句話讓身邊林農即刻理解透徹,這就是朱天順在林業科技戰線30年練就的好本領。
為了推廣種植新技術,他經常與林農座談,了解林農所需,傳授如何通過産業增産增效增收,與林農探討著新技術與老技術之間的量變和質變,耐心細緻地做著林農思想變革工作,數次帶領林農考察參觀高産油茶示範基地、草珊瑚種植基地、多花黃精林下種植示範基地。沒有對比就沒有觸動,通過手把手地教,先進典型的引領示範,林農的心思轉過來了,再也不像過去只強調“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了,懂得了運用技術力量來提高産量提升品質。
朱天順既是學識淵博的學者,更是山區百姓的科技伴護者。科技推廣中,林區路不通就用兩條腿,常常風餐露宿,蚊蟲叮咬,荊棘相伴,艱苦程度可想而知。林間示範,風吹日曬,一天下來滿身是土,兩腳是泥。面對艱苦和困難,他從來沒有退縮,一心想著科研,一心想著林農。山區林農看在心裏記在心上,用各種最為樸實的言行表達著他們的感激之情。
護林守綠,兩山轉換逐綠前行的“助力者”。隨著社會的發展,林業也在不斷變革中發展。林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是林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科技興林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朱天順深諳此理。從進入林場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注重對林業新技術的學習和應用,特別是在擔任明月山林場副場長後,更加注重結合實際,積極開展調研、科研及成果轉化推廣和項目建設,主持或主要參加了一系列森林資源培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資源調查評估、林業資訊化建設等重點項目。明月山林場在通過封山、撫育、補植闊葉樹等科學經營措施下,有效提升了森林品質價值,被列為“國家儲備林劃定試點”承儲林場、全國首批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林場山林經營面積已從34萬畝增長到54.83萬畝,活立木總蓄積198萬立方米增長到2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3%,經營規模和森林蓄積持續上升到江西省國有林場第一。
一枝一葉總關情,工作30年以來,朱天順一直默默堅守在科研、推廣、生産第一線,數十年如一日,他先後獲得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江西省清查先進個人、江西省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工作先進個人、吉安市林業科普先進個人,2020年受聘為第一屆江西省林業科技推廣智庫專家,2022年獲得江西省第四屆優秀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成果二等獎,2022年獲評江西省“最美林業科技推廣員”,2023年獲評江西省“最美工程師”、吉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稱號,2024年獲評吉安市“吉先鋒”優秀黨員示範崗。(文/圖 鄭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