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軍民融合>産業發展>

桃江文旅的“軟實力”

發佈時間:2024-07-15 13:11:3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對於夏日旅遊經濟而言,桃江無疑是一隻潛力股。

7月13日,晴。在湖南桃江竹海景區的竹林小道上,一輛輛旅遊車穿梭于竹林。儘管當天城區的氣溫達到35℃,但穿梭于竹林之間的遊客並沒有感覺到絲毫的炎熱。

 

“新聞工作者要善於抓拍,記錄精彩的真實鏡頭。”在竹海景區的“天問書院”,一場盛大的新聞攝影公益講課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這場由該縣文旅廣體局、縣文聯和縣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主辦的活動,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有用的知識從來不會缺乏學徒。”在人人都持有“錄影機”的年代,這一堂攝影課,讓在座的遊客無不聽得聚精會神,收穫頗多。

主講人是益陽桃江籍資深媒體人胡立強,他1996年開始從桃江公安借調至省公安廳人民公安報記者站工作,先後擔任記者、副站長、站長,省民俗攝影協會副主席兼手機攝影專業委員會主任。

通過“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思路,“紫金灣歡樂王國”的多個“清涼項目”收效明顯。其中,六月天玩雪的“冰雪樂園”項目遊客量爆滿,高峰時期景區一票難求。這些火爆的場景仍在抖音平臺可以搜索到。

然而,隨著各地對“夏日”旅遊投入的增加,許多以設備投入為主的“清涼項目”原有的新鮮感,逐漸在遊客的心中淡化。

很多旅遊項目剛開張的時候遊客爆滿,之後便開始衰弱,最後成為了“遺址”的現場屢見不鮮。如何用新的項目吸引遊客?桃江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一系列動作應運而生。讓本地人印象最為時刻的是,竹海景區上一顆大型“竹筍”的“拔地而起”,以及與之配套的“竹林秘境度假民宿”。

眾所週知,桃江以桃花江以及竹子而聞名。一提到桃江,人們不由得想起桃花江,想起美女,想起竹資源。此外,還有不為人普遍知悉的是,屈原當年也在桃江生活過,並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天問》。至今,境內還保留有天問閣遺址。

可以説,發展旅遊業,是桃江的一大優勢。事實證明,沒有文化底蘊,以及獨特風格的旅遊是不能長久的。如何將潛在的旅遊資源挖掘出來,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引擎,桃江人一直在探索。

此外,通過旅遊增加知識,讓遊客有所得,也是桃江旅遊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比如,夏日游泳項目哪都可以做。但遊完泳後能幹什麼?能否體驗到與其他景區不同的項目?這就是一種新的競爭。”

桃江的天問學堂,無疑開拓了一種新的模式。一位遊客表示,“在發朋友圈成為一種時尚,或者習慣的時代,胡立強老師的攝影講課,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不少當地人還期待,政府能大力扶持桃花江畔的農民種植桃樹,以“農業+旅遊”的模式,重現“桃花江”美景。

玩不一樣的項目,住不一樣的民宿,學有用的知識,開始成為了桃江旅遊發展的新名片。(陳岳杉)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