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連縣聯合苗族鄉産筍竹林面積2萬餘畝,怎樣立足竹資源生態優勢,構建竹産業體系,把小竹子做成大産業,讓一座座竹山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
聯合苗族鄉給出的答案是在育好竹的同時,加快發展第二産業,撐起鄉村“綠美富”。
走進剛投入使用不久的聯合苗族鄉農副産品加工廠,空氣裏瀰漫著竹筍的清香。清洗、浸泡、切片、殺菌,新鮮竹筍通過流水作業,“搖身一變”成了餐桌上的山珍美味。附近的村民,也成了加工廠的工人,平均每天工資200元。
據聯合苗族鄉農副産品加工廠負責人李智介紹,工廠自5月開始生産以來,現已招收農民工40余人,加工好的竹筍半成品主要銷往沿海地區,加工廠計劃下半年進行精深加工設備安裝,屆時,産品將入駐國內大型商超和知名餐飲店。
聯合苗族鄉有方竹、羅漢竹、楠竹等3.2萬畝竹資源,可是一直沒有一家像樣的竹筍加工廠。2021年,該鄉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杭州富陽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入駐聯合苗族鄉從事竹筍收購及精深加工,工廠總佔地面積9770平方米,設計年産能3000噸,預估年産值1.2億元。
用“竹”優勢做“竹”文章,聯合苗族鄉鮮筍産值6000萬元左右,加工産值近2億元。有了二産帶動,新鮮竹筍就地加工成産品,完善了竹筍産業鏈,提升了産品附加值,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場”的竹筍産業發展模式。此外,聯合苗族鄉還積極推行“竹農+集體公司+企業”的經營模式,帶領更多村民實現穩定增收。
“農副産品加工廠建成以後,解決了100至150人就業,每年增加勞務收入達600萬元以上。”聯合苗族鄉鄉長楊鴻説。
接下來,聯合苗族鄉還將主攻竹筍二次加工、精深加工,再次延長産業鏈,加快推進産品的轉型升級,讓小竹子撐起鄉村的“綠美富”。(文/詹傑 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