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專題專欄>

豐都雙龍鎮: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 提升鄉村治理水準

發佈時間:2024-07-08 16:08:2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陳芷琦 唐銀剛  |  責任編輯:唐浩哲

近年來,重慶市豐都縣雙龍鎮圍繞破解“一內一外、一老一小”群體管理服務難題,探索“三微三事”基層治理模式,建好三級綜合治理、文明實踐、數字鄉村平臺,成立農民工工會、家庭教育互助會、老年關愛互助會三個組織,成功創建市級鄉村治理示範鎮。


探索“三微三事” 細化網格治理


雙龍鎮位於豐都縣東北部,距縣城63公里,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域面積76.7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 18433人。該鎮的各個村、組作為小、微治理單元,為社會穩定和進步發揮了基礎性作用,但隨著村組撤並政策實施,以及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村、組級治理單元變得地域疏遠、居住疏散、人緣疏淡,農村空心化、農戶空巢化、農民老齡化現象愈發明顯,農村原有的“你呼我應、你幫我助”的氛圍明顯降低,基層治理面臨不少新的挑戰。


為此,雙龍鎮以微網格為切入點,建立微組織,建設微陣地,把留守群眾組織起來,推行“三微三事”,共建和美家園。


今年6月,為壯大集體經濟,雙龍鎮回龍場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村民代表等齊聚村委活動室,就共富苗圃的修建事宜進行商討。大家各抒己見,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共議村集體的發展大事。


最終,形成了各方滿意的商議結果,村民可獲得300元一畝的土地流轉費,村集體支付40萬元給苗圃建設公司,由公司進行苗圃的建設、經營,村集體每年可獲得3萬元左右的分紅。


“我們通過細分微網格、建立微組織、建設微陣地的方式,推行‘共議發展事、互助困難事、倡樹文明事’,形成了黨員幹部衝前頭、陣地建在家門口、群眾滿意在心頭的良好氛圍。”雙龍鎮黨委組織委員唐光慧説。


成立“三個組織” 優化社會服務


2021年8月,雙龍鎮在全市率先開展農民工輸出地入會試點工作,成立農民工工會委員會,截至目前共有2824名工會會員。為了保障農民工群體權益,為他們提供堅實的後盾,該鎮整合鎮黨群辦、社保所、司法所等力量,組建5個農民工服務工作組,圍繞農民工群體特點和需求,持續開展學習教育、交流座談、評比表彰等活動,以及就業促進、法律維權、身心健康、留守關愛、政策代辦等5項服務,得到農民工會員及家庭的廣泛肯定和讚賞。


去年5月,雙龍鎮馬燈壩村村民楊小洪到重慶市南岸區做水電工作,公司承諾的待遇為每天300元。今年2月,楊小洪離開工作崗位,未再繼續工作,但是公司遲遲不支付楊小洪1月的5400元報酬。幾個月來,楊小洪討薪未果,心裏十分著急。


“我要了幾個月的工資,那邊都拖著,我就想起來之前加入農民工工會的時候,工作人員給我説過,工會可以提供法律援助,我就找工會幫忙。”楊小洪説。


雙龍鎮農民工工會社會化工作者查麗了解楊小洪的情況後,積極與重慶天宇三星律師事務所聯繫,律師也很快為楊小洪擬寫了一份律師函,發給拖欠工資的公司。第二天,公司就通知楊小洪去領取工資。對於如此立竿見影的效果,楊小洪十分開心。


除成立農民工工會委員會外,雙龍鎮還成立了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會,依託文化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活動陣地,在鎮村兩級開辦夢想課堂,開設書法、籃球、作業輔導和其他課程,對留守兒童開展親情陪伴、課業輔導及興趣培養等活動,讓孩子們在愛中成長。



而面對因為農村空心化、空巢化、老齡化,留守老人缺乏子女陪伴、情感關懷、情緒疏導等問題,雙龍鎮成立留守老人關愛互助組織,組織留守老人定期開展共度佳節、文體娛樂、互助服務等活動,為留守老人提供定期探視、困難慰問、物資代購等服務,積極探索構建助餐、助浴、助醫、助購、助樂等互助服務體系。


建好“三級平臺” 強化社會管理


為充分融合資源,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準,雙龍鎮以智慧賦能健全完善三級綜治平臺、建好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建好三級數字鄉村平臺,打造300平方米規範化綜治中心,配套完善網格調度中心、矛盾聯調中心、心理服務中心、群眾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站;建成470平方米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文化活動中心;在鎮交通要道和重點場所安裝公共監控探頭102個,動員群眾安裝家庭式監控探頭522個,構建了覆蓋全面、服務高效的網格管理服務體系。


“下一步,豐都鎮將以創建市級鄉村治理示範鎮為契機,認真總結鄉村治理工作經驗成效和存在問題,圍繞‘一內一外、一老一小’深入開展群體研究,緊扣‘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對全鎮鄉村治理體系再梳理、再完善、再探索、再實踐,不斷提升全鎮鄉村治理水準。”雙龍鎮黨委書記李金龍説。(文/陳芷琦 唐銀剛 圖/豐都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