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媒體聚焦>

“國際青年中國行”走進江蘇南京

發佈時間:2024-07-01 15:56:2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6月28日至7月1日,來自美國高校、企業的34位青年代表,跟隨國際青年中國行的腳步走進江蘇南京,感知古都歷史文脈與賡續創新,以青年朝氣和夢想傳承中美友好,攜手同行,走向聯繫更加緊密的、可持續的未來。此次活動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南京大學主辦。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南京擁有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獨特的人文景觀。在南京,青年們走進中華門、南京城墻博物館,觸摸歷史脈搏,感受文物風神。在秦淮河畔,他們被瑰麗卻不俗艷的秦淮燈彩所吸引,親手將一片片荷花燈的花瓣巧妙地粘合在一起,也拼起了對南京這座城市的初印象。機杼聲響,絲線交錯。在南京雲錦博物館,青年們欣賞著精緻的雲錦作品,了解非遺雲錦如何為現代中式生活錦上添花。以漆為媒、以扇為紙,水波盪漾間,漆扇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圖案,開盲盒般的體驗讓青年們發出陣陣讚嘆。


美國檀香山市議員安德莉亞·圖波拉説,這是她首次來華,真實的中國與她想像中的完全不同,中國人民的友好、善良和熱情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用“友誼”一詞來總結她在南京的感受,並感慨道:“友誼是一種無形卻強大的力量,它引領我們認識、了解和欣賞彼此。”


汲古潤今,大城勵新。在小西湖歷史風貌區,國際青年漫步雨中,走進民居院落與百姓熱烈交談,了解共用院落、共生院落改造對民生的改善,感知原居民與新業態共生共榮的南京老城保護樣板。


6月29日下午,國際青年們走進南京大學,與來自外國語學院、南京赫爾辛基大氣與地球系統科學學院的29名學生展開深入交流。


氣候變化作為全球性問題,需要國際社會攜手應對。美國艾奧瓦大學老師艾米·查斯坦表示,教育交流合作可以讓兩國青年相知相近,“高校間可以持續深化交流合作,為促進美中友好作出貢獻。”小組討論中,青年們分享和討論了各自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時的首要任務、深化國際合作的有效措施、未來中美兩國應如何更好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治理協同效應等話題。他們表示,中美氣候合作對於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能夠為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有益借鑒。


青年們還探討了東西方文化的共同之處、活態遺産的概念內涵、科技賦能非遺傳承和創新發展等話題。美國馬利蘭州世紀高中畢業生鄒瑞文分享了他對新技術賦能非遺創新發展的思考。他認為,現代數字技術可以幫助實現非遺主動式傳承創新。“新媒體技術可以激發中外民眾對非遺的關注興趣,讓非遺在網路平臺上變得觸手可及。”他説。


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副總編輯劉云云表示,希望今後能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中美青年展開對話、深入交流、增進友誼,傳承中美友好,深化理解互信。


南京大學國際化工作處副處長胡捷鼓勵青年們互留聯繫方式、多交朋友。她表示,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辦學實力始終位居中國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前列,歡迎各國學生來南大學習、深造。


交流結束後,中外青年們共同體驗中國非遺。“我想多用金色”“我的扇面顏色好像有點淡”“怎麼轉動扇子出來的花紋才好看?”以漆為媒、以扇為紙,將調製好的色漆輕輕滴入水中,隨著扇子在水中緩緩攪動,水波盪漾間,扇面呈現出獨一無二的圖案,這種開盲盒般的體驗讓青年們發出陣陣讚嘆。


美國楊百翰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的大四學生哈利特·帕金森對本次南京行滿懷期待。從小學習中文的她計劃明年申請來華留學的研究生項目,而南京大學就是她的目標院校之一。“我很喜歡南京這座城市。這裡風景特別好,市井煙火氣與現代時尚感交織在一起,引人入勝。”她説。


“國際青年中國行”是“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框架下開展的機制化交流活動,旨在通過邀請國際青年到中國各地走訪,深化對華了解,增進彼此友誼,促進共同成長。(傅秀)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