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沙市中雅培粹學校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走出課堂,來到瀏陽市梅田湖研學基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感受自然風光之美;通過下田插秧勞作,磨練學生意志,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通過眾人划槳開“大船”的協作,培養孩子們的團隊意識;通過參觀古城風貌和觀看演繹秀等方式了解商周時期的社會變遷,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豐收祈願 龍舞翩躚
舞龍俗稱舞龍燈,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農村每逢禾苗成熟時,就要進行舞龍活動,既要驅蟲祛災,又表達祈禱豐收的心願。舞龍時,雙龍穿插,兩條吉龍披紅挂彩,在鑼鼓鈸镲的協奏聲中,跟著生龍活虎、怪態百齣的“繡球”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龍頭時而騰空躍起,時而低眉逶迤,只是苦了“龍尾巴”,一曲終罷,早已氣喘吁吁,全身都冒著熱氣……
在熱鬧的鑼鼓聲中,同學們既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懂得了團體協作的重要性。
稻草造紙 薪火相傳
東漢時,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品質大大提高。此後紙的使用日益普遍,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同學們心懷敬意,一起探究古法造紙的歷史發展和工藝流程,學習稻草造紙的過程並親身實踐,傳承千年古法造紙術,讓傳統技藝在指間慢慢流淌。
拜學三師 知書識禮
泱泱中華是禮儀之邦,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同學們正衣冠、習周禮、向孔子肅立,行三拜禮:一拜,和為貴;二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三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謙謙叩拜之間感悟讀書識禮、尊師重教、團結友愛的國學文明之重。
水田插秧 躬耕隴畝
栽田插秧,知時識節。同學們即使來自農村,也忘記了農事的繁忙、糧食的艱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孩子們在實踐中親身感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躬耕之苦,知道白花花的大米要經過耕田、插秧、除草、收割的繁枝細節,孩子們細心插秧的樣子,謙恭研學的態度,既體驗到田間的歡樂,又明白農事之繁複,不失為一次“躬耕隴畝”的身心洗練。
活動中,教官進行了植保無人機的科普講解,介紹無人機的構造、配置、活動範圍、應用領域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歷程和未來發展趨勢。大家了解了無人機技術在農業生産中的應用、新舊助農工具變化進度和鄉村振興中的新機遇。這種互動式的體驗激發了同學們對飛行世界的探索慾望與興趣,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對科技創新及未來發展期待的種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兩天的系列研學實踐活動,孩子們對時節變換、農耕知識有了基本認知,讓課本上的知識逐漸鮮活了起來。在行走與實踐中感悟中雅“公、勤、誠、樸”的校訓;通過“行萬里路”的實踐,達到“解萬卷書”、實現教育全面發展的目標。(何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