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才堯 通訊員 陳斌 楊貴新)
南面石頭長,北面沙石流;飛鳥繞道走,神仙難落腳;肆虐的頑石像一座座“火焰山”,一到夏季,溫度高達50攝氏度以上,地瘦草枯,一片荒涼景象。
湖南隆回地處衡邵乾旱走廊西北部,是我國南方石漠化橋頭堡,氣候乾旱,環境惡劣,全縣有石灰岩山地62萬畝,其中岩石裸露率30%以上的石灰岩石山30多萬畝,分佈于境內南部12個鄉鎮和3個國有林場。
為改造石漠化地區惡劣的生態環境,給“火焰山”解渴,隆回縣走上漫長的石山造林之路,幾十年來,隆回縣在2萬多公頃石漠化地區栽植柏木1.5億株,蓄積150多萬立方米,有效控制了石灰岩山的水土流失和岩面輻射,每人平均增加林地0.03公頃,森林覆蓋率由35.3%提高到了55.15%,創造了“石山生綠石嶺常青”的奇跡。
石山造林接力棒薪火相傳
石漠化是“土地的癌症”。困難並不可怕,怕的是輕言放棄。自上世紀80年代起,隆回曆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石漠化治理,堅持書記、縣長挂帥,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作戰,不論形勢怎麼變化,石山造林政策堅持至今。
從營造第一片石山造林開始,該縣緊緊抓住“五年消滅宜林荒山,十年綠化隆回”、長防工程、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項目實施的契機,以堅實的興林舉措盈乎上下,滾燙的創業熱情“遍地燃燒”;如滾滾春潮,奔騰激蕩,演繹高亢激昂“綠色交響曲”。
堅持每年辦點示範,縣級領導先後辦點45處、造林2.3萬畝,縣直部門和鄉鎮辦點310處、造林8.2萬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一批當代愚公一年接一年地把30多萬畝石漠荒坡改造成生機勃勃的綠色林海,昔日石頭山,變成花果山。
不消滅石山誓不休
攻石山造林難題,有一支啃硬骨頭的林業隊伍和樂於奉獻的林業人。
林業工作條件差,環境惡劣,生活清貧,但該縣林業系統幹部職工信念堅定,甘守清貧,整天與崇山峻嶺為伴,與藍天白雲為伍,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原縣林業局局長郭習文為了石山造林,上世紀80年放棄在省林業廳工作的優越條件,回到遍地石頭的隆回,一頭扎進石山造林,一幹就是十多年。
原縣林業局副局長張世模為了攻克石山造林難題。用自己的體溫來育芽:選取樹種溫水浸泡後消毒,用濕潤的紗布或棉花包好,再用薄膜包上,放到貼身的內衣口袋裏,即使睡覺也不拿出來,使它長期保持在28到32攝氏度的溫度裏。每天,還要把包打開一到兩次,給種子通風換氣,直到15天左右樹種發芽。
原總工程師肖時平、高級工程師王丁偉幾十年來探索石山造林,足跡遍佈隆回的山山水水,哪座荒山要納入造林計劃,哪片林子需要進行撫育,他都瞭如指掌,幾十年如一日,對林業始終充滿信心,對工作始終充滿激情。
原桃洪鎮林業站長郭江鴻,為了奇界嶺石山造林,一個女同志連續一個星期吃住在山上,用執著和真情感動了村民,帶領群眾出色地完成任務,當年的奇界嶺荒草怪石,如今卻變成了茫茫林海,成為國家、省市林業現場會的一個樣板點。
郭江鴻調到山界回族鄉工作後,為了搞好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石山造林,郭江鴻自已從信用社貸款3萬元兌現造林補助極大地激發了群眾造林的積極性。
經過30年的努力,該縣在“石漠”中逐步建成長50公里、面積30余萬畝的鬱鬱蔥蔥柏木林帶,打造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生命線。
勒緊褲帶給石山織“綠衣”
為提高群眾造林的積極性,在上世紀80年代未90年代初,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每年都要擠出經費,解決老百姓全部造林的苗木費用。
後來,為了廣泛籌措資金,該縣把石漠化綜合治理與長防林、速豐林、退耕還林等工程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將扶貧開發、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重點項目資金向石漠化地區傾斜。
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項目支援,鼓勵大戶造林提高補助標準。對大戶除免費提供苗木外,由縣政府實行以獎代補。
對林農聯營、個體私營和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通過入股、聯營或獨資承包造林的,除免費提供苗木外,還可獲得縣財政貼息銀行貸款。
為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採取出租、轉包、聯營、轉讓等形式進行土地流轉,吸引工商企業、專業合作社、造林大戶投資參與石漠化治理,加快石漠化治理進度。
幾十年來,縣級財政投入逐年遞增。該縣拓寬思路,把石漠化治理與生態振興、産業發展結合起來,積極探索林下經濟致富之路,有力助推了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石山上“畫出”美麗畫卷
石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劃為“難利用地”和“不宜利用地”。
石山上造林更不為林農接受,群眾認為石頭山上造林是天方夜譚,有人説石山上造林是“石頭上栽蔥,到頭來是一場空”,該縣林業局科技人員頂著壓力,不斷探索,頑強鑽研,經過長時間的試驗,從五十多個試栽樹種中,探索出攻克石山的先鋒樹種---柏木,並摸索出柏木+楓香、柏木+四川榿木、柏木+南酸棗、柏木+刺槐、柏木+棗樹+柿樹、柏木+無患子等造林樹種和造林模式,先後引進了墨西哥柏、福建柏、側柏、中山柏、西藏柏等10多個柏木樹種,最後確定本地的速生柏為最適宜的樹種。
探索出“客土改良,引水保濕,容器苗上山,見縫植苗,合理密植”的新技術一,攻克了石山造林難關。不但解決了造林綠化的難題,而且給石漠化區域的林農創造了顯著經濟效經,柏木這個樹種由老百姓不歡迎不接受變成人人喜愛,個個接受的樹種,柏木的圓木銷售價值目前達到每立方2000多元,遠遠高於杉木、松木和一般雜木,全縣現有11家柏木加工廠,其中百山木業成為全國龍頭企業,加工的柏木衛浴産品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遠銷國際國內。
該縣集中聯片25萬畝綿延50公里的石山柏木林,四季鬱鬱蔥蔥,婷婷玉立成為一道景觀。
石山追夢,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堅強鬥爭,繪就了一幅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美麗隆回綠色藍圖,實現了生態與經濟同步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