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鄉村振興>

江西安福:定點幫扶結碩果 振興路上繪新卷

發佈時間:2024-06-07 18:01:3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尹忠

“王大娘,通過系統比對你今年開始可以享受養老待遇了,現在給你做下養老認證,掃個臉。”駐村第一書記馬廣權笑著説道,這段時間正在對村裏一批腿腳不便的老年群體挨家挨戶到府做認證,確保每位老年群眾都能按時領到養老金。自市綜合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定點幫扶竹江鄉下社村以來,駐村工作隊堅持以“五大振興”為抓手,健全鄉村振興幫扶長效機制,嚴格履行定點幫扶工作職責,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全面推進下社村鄉村振興工作。


強組織,做群眾的主心骨。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直接關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村“兩委”換屆後,駐村工作隊按照“強基礎、重創新、育特色、促提升、抓服務”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作用,團結村“兩委”班子,定期召開一次學習會,提高村幹部的政治素質,全面加強組織建設。針對村陣地建設標準化不夠、設施老化、功能室設置不完善問題,2023年,工作隊在向鄉黨委彙報後,利用下撥的10余萬元工作經費對村部進行提升打造,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便民服務站、黨員活動室、會議室、圖書閱覽室、其他功能室,製作了標識牌和上墻版面,規範合理設置各功能室,對老舊或破損的標識、標牌、宣傳欄等進行及時更新更換。



興産業,做群眾的領路人。産業是群眾穩定增收的基礎。2022年以來,駐村工作隊積極上下對接,多方爭取資金,在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和駐村幫扶資金基礎上,流轉土地60余畝,採取“黨建+合作社+脫貧戶”的模式建設了黑木耳種植基地並成立幫扶車間。該基地目前投入資金兩百餘萬元,實現了黑木耳從菌棒生産、菌種發酵到下田管理、採摘銷售一體化經營,可年産菌棒70余萬棒,每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6萬元左右。同時,車間先後吸納勞動力130余人就近務工,累計有效帶動村民900多人次就業增收,讓群眾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辦實事,做群眾的貼心人。基層工作就是服務工作。去年6月,第一書記馬廣權到村民劉南玉家走訪時,發現他由於下肢靜脈曲張在醫院花費3萬多,在了解情況後,立即向鄉里申請併為其落實了“防貧保”。劉南玉常説:“感謝黨的好政策,也感謝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由於你們的關懷,我看病有報銷,生活有低保救助,讓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此外,為持續鞏固幫扶成效,駐村工作隊利用選調生經費在七一及年前對村裏一批生活困難老黨員及脫貧戶到府送糧油、牛奶、衛生紙等慰問品,嘮家長裏短,了解情況,切實做好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等民生工作,用心用情為民服務。



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久久為功、不斷創新。未來,竹江鄉將堅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發揮好定點幫扶的橋梁紐帶作用,增強駐村幫扶實效,凝聚鄉村發展合力,不斷開拓鄉村發展新思路,促進農業高質、農村宜居、農民富足。(文/圖 錢暢 毛星)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