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路上守初心

——湖南省隆回縣駐村幫扶工作側記

發佈時間:2024-06-06 10:33: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6月4日,湖南省公路事務中心駐金石橋鎮黃金井村工作隊在湖南省隆回縣鄉村振興業務培訓班上作經驗介紹。


當天,還有市紀委監委駐南嶽廟鎮芭蕉塘村工作隊、縣檢察院駐駐羊古坳鎮花塘村工作講述了駐村幫扶路上的艱辛故事。


在鄉村振興這場偉大的戰鬥中,隆回縣共有來自中直、省、市、縣駐村幫扶工作隊213支601人,他們有的從生活優越的大城市的來到交通、資訊閉寨的窮山溝;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舍小家,顧大家,到生活條件極為簡陋的農村鄉村振興。他們長年累月住在村裏,與群眾打得火熱;讓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五子”成拳擰開黃金井“振興蓋”

 

2023年5月,湖南省公路事務中心入駐黃金井村駐村幫扶以來,聚焦防返貧監測戶、村集體經濟發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五子”握成拳推動黃金井鄉村振興。


做好“防返貧監測”文章,激發黨員幹部“新作為”。成立黨總支,進一步規範組織生活,健全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鏈條,不斷提升黨員管理質效。書記帶頭講好“大黨課”,鼓勵普通黨員進行微黨課分享,激發黨員學習教育新活力。


在抓監測防返貧上聚焦發力。解決癡呆孤寡老人李元英集中托養,為監測戶購置生産生活物質、房屋修繕加固。開展春節幫困送溫暖活動,慰問黃金井村、大田村身患重病、身體殘疾等生活困難群眾。去年以來,慰問困難黨員、群眾10批次67戶。安排19人從事村公益性崗位,推薦50人次外出就業確保收入有保障。通過勞務扶貧協作、扶貧車間建設等,解決了40多名脫貧戶就地務工就業。春節前夕,工作隊在長沙舉辦消費幫扶農産品訂購會,認購交易農産品超80萬餘元。


抓産業發展,做優“農文旅融合”文章,蹚出産業振興“新路子”。投入資金350萬,改造紅色街區;投入資金120萬,持續打造雲溪河水岸風光帶、讀書林、黃金屋、黃金洲頭、幸福屋場等景點。今年試點種植了100畝高端富硒稻米,建設了高標準櫻花黃金茶園500畝,種植了前胡、石菖蒲等中藥材300畝,發展了花卉苗木100畝,扶持了獼猴桃50畝,建設黑皮雞樅菌種植大棚2個600平方米。


抓民生實事,做實“可感可及”文章,回應百姓福祉“新期待”。對穿村而過的省道S322實施路面改善工程,打通了公路“大動脈”;建設了2條産業路;對村主幹道進行了白改黑,打通了多處斷頭路,暢通了公路“微迴圈”。改善了舉辦文體活動和服務村級公共事務硬體不足的問題。安裝太陽能路燈約120盞。


抓村容村貌,做美“人居環境”文章,繪就鄉村宜居“新圖景”。新打造“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26個,完成旱改廁267座。推行垃圾分類,新布設垃圾桶260個,實施垃圾定期集中清運,提升了公區環衛水準。對村主幹道沿線、村部周邊高頻曝光區域民房施工墻繪1500平方米,繪出鄉村振興“精氣神”,為美麗鄉村添“油”加“彩”,提升村莊識別度和美譽度。


抓基層治理,做強“三治融合”文章,塑造鄉風文明“新風尚”。成立義務消防隊68人,推行積分制管理,啟用愛心超市,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村級事務的協商、管理和監督,提升村民鄉村主理人意識。健全矛盾糾紛調節機制,實現了零陳情零舉報。組織開展“好家風、好家教、模範家庭”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023年評選出8名典型。

 

芭蕉塘裏盛開“振興花”

 

産業體系逐步完善。雙季稻、紅薯種植,生豬、稻花魚、龍蝦養殖持續推進;假發、玩具、電子産品生産持續發展;紅薯粉絲産業高品質推進,加工基地企業于去年底成功試投産,企業生産的薯創臻品禮盒裝、方便即食桶裝紅薯粉和村民純手工紅薯粉供不應求。


南嶽廟鎮芭蕉塘村村民如數家珍,扳著手指頭數起産業來。


芭蕉塘村自市紀委監委駐村幫扶以來,圍繞穩幫扶、穩就業、穩産業“三穩”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推動了堅持黨建引領,築牢戰鬥堡壘。認真組織開展“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活動,推進“片組鄰”三長制工作,激發黨員和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熱情。


做好結對幫扶,嚴守規模性返貧底線。確保對全村147戶脫貧戶、18戶已消除風險監測戶、15戶未消除風險監測戶結對聯繫幫扶到位,制定了針對性、可行性幫扶計劃,嚴格落實好一月一走訪、一季一評估,通過有效幫扶確保監測對象返貧致貧風險穩步消除。


積極對接和推進項目實施,為期五年的封山育林500畝,綠化美化院落一個,建成路邊花圃360米,在河堤種植油茶樹和美人蕉2KM,整治古井周邊排污1處,安裝健身器材一處,山塘堵漏清淤2口,家家發垃圾桶,戶戶通人行道。目前,部分組道和院落人行道硬化,灌溉水渠建設,污水治理,道路及院落綠化,危險塌方處置,産業獎補等15個項目已完工。正在進行的項目4個。2023年村集體收入同比翻了將近一番,首次突破20萬元。


聯絡志願心理諮詢師對問題兒童開展心理輔導。為困境兒童、少年和婦女爭取慰問金,為2名新入學困難大學生爭取資助1萬元,對44戶困難家庭發放慰問金。


推進清廉建設,組織開展廉潔文化演講1次,新建廉潔文化長廊1處、清廉文化墻繪3處,撰寫的《學廉思廉踐廉為鄉村振興注入廉動力》等7篇資訊在人民網、湖南日報新湖南、邵陽日報紙質版等中央省市媒體平臺推介刊發。

 

“金旦”唱響花塘“振興曲”

 

花塘村位於羊古坳鎮北面,距離縣城65公里,距離鎮政府10公里。花塘村是2018年退出的貧困村,村級黨員42人,轄9個村民小組406戶1365人。


 “組織正在選派新一輪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員,組織找我談話了,要不你也去報個名吧,咱們夫妻一起駐村!”隆回縣人民檢察院駐羊古坳花塘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范金旦對丈夫説。


當時,范金旦還在休産假。一邊是還在哺乳期的兒子,一邊是躍馬出征的丈夫。


怎樣做出抉擇,真是難倒了她。因為小孩尚在哺乳期,需要精心照料,不帶在身邊又不放心,帶在身邊又會耽誤工作。難題就交給集體會商吧。沒想到在家庭會議上拋出這個議題時,孩子爺爺和外婆異口同聲地説幫忙帶孩子吧。雙方家庭通過商量後,一致同意輪流幫帶,何其有幸。


在花塘村的“花”字上做文章,亮化美化每個院落,讓花塘像花兒一樣美,讓花塘人民在美美的感受中提升榮譽感,激發向心力。范金旦在花塘村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突破口。


 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互相補臺,做到思想上講政治、工作中講規矩、落實中講奉獻、相處中講感情,共同用心用情用力描繪花塘振興的美麗畫卷。


“我弟好可憐,自幼父母離世,家境貧寒,依靠政府發放孤兒補助金和親戚幫襯長大成年,眼見這兩年日子好轉,又突發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連身份證、銀行卡、手機等物品都不知去向,我的情況本來都自顧不暇,往後這日子可怎麼過呀”。


前不久,花塘村7組鄭某的姐姐來村,滿面愁容,向范金旦講述了遭遇。


范金旦即刻同村支書商量統一思想後便召開專題會議。第二天,鄭某成功送往魏源醫院。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從不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范金旦與村支兩委也在優先發展什麼、首先向哪發展等方面常常起了爭執,有時還爭得面紅耳赤。


但范金旦既在爭執中增強黨性、提升斗爭精神,也是在爭執中加深友誼。


范金旦説,我們從不為私利而爭,都是在為花塘的美好未來而爭。在組織生活會上,我們也紅了臉、出了汗,而私下裏都是互相扯扯袖子,相互補好臺子。


“我在花塘,收穫了花一樣的美麗、糖一樣的甜蜜”,范金旦笑呵呵地説。(通訊員 楊貴新 鄒旭中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