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敏這位45歲的音樂教師,在位於湖南湘西南山區的綏寧縣已紮根25 年,用愛和音樂為山裏孩子打開“音樂之窗”。讓這裡的孩子感受到了音樂之美。
近日,綏寧縣長鋪鎮第二小學一堂小學音樂示範課吸引了當地不少的音樂教師生前來觀摩。擔任這堂音樂課主講的正是袁麗敏老師。課堂上袁麗敏通過學習當地苗族音樂片段,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動”和“靜”,並了解到了音樂中“動”“靜”取決於“速度”和“力度”兩大要素。新穎的教學設計,流暢的教學環節,給學生營造了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這堂別開生面的音樂課,也將令孩子們難忘。
“把最美好的聲音,注進每個孩子的心靈,讓音樂成為每一個孩子敞開心扉”,這是袁麗敏紮根山區音樂教育年所追逐的目標。
時間回溯到1998年,19歲的袁麗敏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帶著對音樂的熱愛,她成為了一名小學音樂教師。當時,袁麗敏所在的唐家坊鎮位於大山之中,條件艱苦,交通不便,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姑娘,在這兒待不了多久。不料,她這一待就是8年。
“從上學的都市到鄉村,當時心裏的落差還是很大的。”袁麗敏坦言,初來乍到,種種生活上的困難,曾一度讓她動搖。但通過一段時間和山裏孩子的接觸,山裏孩子對音樂的渴望再一次令她動搖。袁麗敏説,一名音樂專業的音樂教師,在鄉村可謂是稀缺資源。當學生們充滿期待地看著她,她就決定留在了這裡。
讓山區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的音樂教育,這是袁麗敏多年來的願望,也是她兒時的理想。“我小時候學唱歌是很不容易的,到處拜師求學,需要很大的開銷。”袁麗敏深知山裏孩子對於音樂以及好老師的渴望。
與城裏相比,山區教學條件相對較差,孩子們接觸到音樂的機會也相對較少,所以對音樂知識的接受速度也慢一點。從音符、樂譜再到樂理知識,袁麗敏一點一點耐心地教授,她説:“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目光,我就想把最美、最動聽的音樂都教給他們。”沒有鋼琴,她就自己帶著電子琴;沒有空調,她就帶著解暑藥。年復一年,不忘初心,堅守理想,用奉獻點亮了山區孩子們的夢想,為他們點亮一盞求知的希望之燈。
2006年袁麗敏以全縣筆試、面試均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長鋪鎮第二小學任教音樂。給袁麗敏的音樂教學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
山區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音樂課堂呢?為了帶給山區學生不遜色于城市學生的課堂體驗,袁麗敏不斷創新豐富教學方法與課程形式。同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將當地的苗族音樂引入課堂作為特色教學在全校進行推廣,為了摸索一套有效的教學模式,多次開設研討課,與同事一起探索教學方法。探索“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新模式,積極與城市同行交流學習,還根據孩子不同的特長,為喜歡音樂的孩子定制屬於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教學中發現了不少音樂人才。
“之前看過一個電影名為《放牛班的春天》,我深刻意識到沒有教不好的孩子。”袁麗敏説。通過音樂,學生們的性格變得開朗,同時激發了他們的音樂夢想和潛能。袁麗敏介紹,學校裏有些學生,來自山裏,家境不好,在人前總有些自卑,她看到後,課上總是讓這些學生發言,她也從中發現了不少對音樂有天賦的孩子,她嘗試著用音樂打開他們的心扉。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這些學生不僅音樂知識得到了提升,性格也變得開朗合群。
“教孩子學習音樂知識只是一方面,我希望他們未來的人生路,能夠用音樂激勵自己,更好得去成長。”袁麗敏説。山區有很多孩子,普通話説不好,見人害羞,通過袁麗敏的教育,孩子們的進步非常大。在教師節,他們為學校組織了文藝匯演,孩子們的表現十分出色。觀看演出的家長激動地鼓起掌,紛紛表示孩子的變化太大了,原來聽不到孩子們唱歌,現在百靈鳥一般的歌聲,常常回蕩在山間。
“音樂沒有城鄉鴻溝,鄉村孩子與城裏孩子一樣,有享受音樂之美、追逐音樂夢想的權利。”袁麗敏認為,她不是單向的付出,她在音樂教學中也收穫了教育的“美”。有一年袁麗敏生日那天,在上音樂課的時候,同學們自發組織演奏了一首生日快樂歌,讓她深受感動。袁麗敏將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孩子們的身上,山區孩子很淳樸,與外地接觸機會較少,她便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讓孩子們有機會走出去,看到外面更為精彩的世界。在袁麗敏和孩子們共同努力下,她編導的學生節目多次參加市、縣文藝匯演獲得一等獎;輔導的學生參加文藝比賽都能獲得不錯的名次,她自己已多次榮獲湖南省優秀指導教師、邵陽市優秀指導教師、邵陽市優秀通訊員、湖南省優秀管理員、長鋪鎮第二小學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袁麗敏説她的音樂教學夢想還在繼續,願孩子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得更高,飛得更遠。(羅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