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全市5000余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每人平均增收1.1萬元
“掙錢不用去遠方,家鄉就是好地方”。近年來,湖南省武岡市堅持把以工代賑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在重點工程項目和中小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按照“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設置”四位一體賑濟模式,通過以工代賑“小項目”,撬動鄉村振興“大杠桿”。
從2022年截至目前,全市共實施以工代賑專項項目5個,在重點工程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項目模式5個,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項目16個,武岡共向上爭取以工代賑專項資金2100余萬元,吸納全市群眾50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每人平均增收1.1萬元以上。
“變廢為寶”聚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走進武岡市稠樹塘鎮蘇龍村以工代賑項目施工現場,三十多名工人正手拿工具,用力拍打山塘邊緣,分工合作做好山塘最後的修正加固工作,現場一派繁忙景象、“蘇龍村的項目建設預計修繕4口山塘以及其他水利設施若干等,完成後可以保證周邊近千畝的良田灌溉。”該鎮黨委書記劉小群介紹。武岡市地處“湖南省衡邵乾旱走廊”,稠樹塘鎮屬乾旱走廊的核心地段,農田水利設施薄弱,山區乾旱缺水,鎮內留有3700多口山塘用於農業灌溉,但因年久失修,其中60%蓄水能力差,不能滿足灌溉需要。
“結合本地高山缺水,水小塘多的實際,立足農業産業長期發展需要,我們就選擇了技術難度底、施工時間短、群眾務工需求量大的排灌渠道建設、人畜飲水工程、山塘整修等建設內容,使原來的‘荒地疙瘩’變成了增值‘金元寶’”劉小群説,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對建設完成後的高標準農田以及人畜飲水工程表現出濃厚投資興趣,多次來鎮洽談合作事宜,預計在2025年初前可以確定合作,合作成功後預計將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
工人手拿工具合作做好山塘最後的修正加固工作 劉潔 供圖
“一聽到把項目建設完後,還可以繼續帶著家裏的年輕人一起過來上班,又能幫助家裏老人種田,大家都幹勁十足。”稠樹塘鎮蘇龍村黨支部書記唐偉表示,以工代賑項目把解決群眾需求放在了首位,成功轉變了以往“施工單位幹、村民群眾看”的狀況,實現了“為我建”到“我來建”的轉變。
“賑災救急”聚焦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5月17日,家住武岡稠樹塘鎮蘇龍村45歲的唐永成和其妻子迎來了一件大喜事,經過四個多月“朝八晚六”的勞動,夫妻兩將領到4萬元左右的工資。
這在之前,唐永成還是稠樹塘鎮蘇龍村裏遠近聞名的“散工王”,除了不定期的零工收入外,能一次性有上萬元的收入,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唐永成來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家裏有老人小孩都需要照顧,不能出去打工,所以收入也不穩定,有的時候半年都沒有收入來源,家庭條件非常困難,現在日子好起來了,我和我老婆在家附近上班,靠自己的勞動豐衣足食的感覺真的非常好,還可以在家陪伴老人和小孩,這個以工代賑項目搞得好勒。”唐永成説。
唐永成和其他村民一起正在簽字核實薪酬發放情況 劉潔 供圖
為解決像唐永成一樣有勞動力但因各種原因無法出遠門務工的群眾實現穩崗就業,武岡市發改局在項目前期組織幹部走訪入戶,廣泛開展政策宣傳,摸排勞動力情況,切實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對有條件、有意願參與項目的群眾進行登記造冊,分類整理勞動者年齡、個人技能、崗位訴求、身體狀況、家庭狀況等資訊,根據群眾就業崗位需求確定農村綠化、安全保衛、道路養護等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剛性項目建設需求,以便在項目完成後,統籌安排相關工作崗位,確保幫扶措施落實到位,讓群眾實現在家門口“有活幹、有錢賺、有盼頭”。
“能用人工的儘量不用機械,能用當地群眾的儘量不用專業隊伍。”武岡市發改局局長姚飛虎表示,以工代賑原則優先吸納項目區重點群眾、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特殊崗位群眾及其他低收入群體參與工程建設。
“魚漁雙授”聚焦群眾實踐技能提升
讓“力工”變“技工”,實現“魚漁雙授”。為了進一步提升當地群眾的就業能力,武岡市還統籌各類培訓資金和資源,充分利用項目施工場地、機械設備等,通過“培訓+上崗”等方式,分層分類對務工群眾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和安全生産培訓,幫助務工群眾掌握實際操作技能。
家住灣頭橋鎮泉塘村45歲的周阿姨便是其中之一,身高只有1.58米的她是項目裏大家公認“鐵娘子”,搬水泥、拌水泥、鋪路......在烈日下,她熟練的和其他工人默契配合,做好水渠的修繕工作。“我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掙錢,別人能做的我能做,不會的我可以學著做。”周阿姨告訴記者,早年期長期在外電子廠務工,和家人聚多離少,近幾年父母身體狀況頻出,了解到以工代賑政策後,她毅然回鄉發展。
“本來想讓她做輕鬆一點的事情的,她不要,就想做水泥工工資高點,所以我們就安排了她和其他人一起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她學習的很快,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自己獨立上手了”武岡灣頭橋鎮泉塘村黨支部書記劉昌永説道。
“我們在全市每個項目都建立了用工名冊,對務工群眾的實際情況進行全程記錄,對於表現優秀的務工群眾,在後期的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會優先選擇他們。”武岡市發改局局長姚飛虎介紹道。通過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參與建設的群眾開展技能培訓,切實幫助務工群眾掌握施工實際操作技能,有效激發務工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扶智+扶技+扶志”相結合,也成功將賑濟模式由傳統的“搞建設、發報酬”,延伸到“既拿報酬、又長技能”的華麗轉變。(周旭芳 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