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訪談>

“有無相生”——柏雲書畫藝術作品展隆重開幕

發佈時間:2024-05-20 09:55:0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開幕現場


5月19日,由五大名窯藝術館主辦的“有無相生”——柏雲書畫藝術作品展在五大名窯藝術館隆重開幕。現場蒞臨的嘉賓有藝術家張潤世先生(柏雲的老師),榮寶齋資深書畫鑒定專家、榮寶齋首席拍賣師左安平先生,北京德滋畫廊創辦人白洪先生,書法家、原北京書協理事、現北京城市副中心書協秘書長黃添喜先生,中國書協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委員、北京書協理事、草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文旅部國家藝術基金評委張鵬先生,藝術評論人陳榮女士,天津市濱海新區文旅商會會長姜一先生,天津市農商銀行副行長于亞秋女士,津沽記憶博物館館長齊慧敏先生,生態城文化創意産業協會秘書長趙一懿先生,北新防水集團副總經理李霄先生,私募基金投資人張斌先生,雲藏閣董事長張樹東先生,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城學校張磊先生,當代藝術家郭潤利先生,當代潮流藝術家史明先生,生態夢網李祺先生以及藝術家陳鍾先生、五大名窯藝術館館長申小波先生等30多人蒞臨開幕現場併合影留念。

 

書法家崔學路先生( 柏雲書法師父)、廣州華藝國際拍賣總裁余錦生先生、北京銀座國際拍賣董事長賈晉華先生等人發來視頻祝賀。

 

開幕現場,五大名窯藝術館館長申小波先生,藝術家張潤世先生,榮寶齋資深書畫鑒定專家、榮寶齋首席拍賣師左安平先生,書法家、原北京書協理事、現北京城市副中心書協秘書長黃添喜先生,中國書協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委員、北京書協理事、草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文旅部國家藝術基金評委張鵬先生,藝術家陳鍾先生先後致辭發言。

 

五大名窯藝術館館長申小波先生致辭

 

藝術家張潤世先生致辭

 

榮寶齋資深書畫鑒定專家、榮寶齋首席拍賣師左安平先生致辭

 

書法家、原北京書協理事、現北京城市副中心書協秘書長黃添喜先生致辭

 

中國書協職業道德與行風建設委員會委員、北京書協理事、草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文旅部國家藝術基金評委張鵬先生

 

藝術家陳鍾先生發言

 

嘉賓合影留念

 

本次展覽展出柏雲十年來的書法、書畫精品五十余件,題材分為“畫書、寫竹、山非山、其他”四類。展覽展至6月23日。


 

前言


從90年代甚至到新世紀初,藝術界還在爭論不休“藝術應該國際化,發揚傳統藝術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但我更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1989年起至今,我學藝已有35年,入京學習也有31年。早期也曾臨習書貼,但是真正開始研究書畫藝術是從2006年開始,書法研究更是2011年才算進入狀態。我匯總有幾個原因。第一是落葉歸根,畢竟自己生長在這片土壤上,隨著年歲增長,對本土文化的深刻認識漸入佳境,第二個重要因素是工作關係,我從2006年起參與了中國藝術市場的研究工作,深入參與並致力於推薦優秀作品。持續的興趣和開闊的視野、廣泛的研究,讓我對傳統書畫藝術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我信奉趙子昂説的“書畫同源”,所以這些年大多時間在練習書法,畫畫則較少。我曾經看到過李苦禪先生寫給友人的信中有一段話,意思是説“書裏要有畫,畫中要有書。”我相信只要書法理解與訓練到位,畫畫則是水到渠成的事。


怎樣才算書法理解與訓練到位?首先要理解書法的五千年曆史。只有理解了書法史,下筆才有了依據,訓練才不是浪費時間。既然書法史是前提,就是學古,從文字的起源上去探尋。古的盡頭是“無”,一切都是從去時來。老子《道德經》雲:“有無相生。”正是通過對自然的觀察、對生活的提煉人類創造了文字。認識“無”的境界,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有”,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去架構書法之美,無中能生妙有,有形不拘于形,無意恰恰有心,玄之又玄,則甚為妙哉!中華美學的根基就在這裡。


自然生活怎樣變成書畫藝術?陳子莊説:“中國繪畫的傳統並不在於繪畫方法,而在精神。心中有畫必須把精神化為意象,直抒心中之意,而不在於物理表像。”因此,書畫的三個層次,第一層畫山是山;第二層畫山非山;第三層畫山還是山,關鍵不在於畫,而在於心。此時,畫的題材、主題、畫的是什麼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五色令人目盲”這句話也出自老子《道德經》,我即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引下,堅持用最簡單的筆墨黑白尋找陰陽平衡、知白守黑,直抒胸中之意。


生活在新時代,我們都受益於科技的突飛猛進,但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不會讓我們停下腳步,卻是離來時的“無”漸行漸遠。我想這份愉悅精神的任務應該交給藝術作品來承載吧!因此,我把展覽主題命名為“有無相生。”


此次展覽挑選的作品題材分為“畫書、寫竹、山非山、其他”四類。

 

——甲辰春柏雲于北京破鋒堂

 

畫書


由於工作的關係,柏雲能夠飽覽大家的作品,加上他堅持不懈地研究練習書法,從歷史諸家中受益匪淺。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每一根線條的形狀、質感都影響著視覺感受,寫字就是畫畫,線條質感的根在甲骨文、大篆之中。隸、行、草、真都應該在大篆中汲取養分,才能質樸無華、有內在的深度。臨帖由博而約,篆隸真行草無一不臨,臨帖就是用今天的審美價值觀揣摩古人的審美價值觀。

 

寫書法,自古至今,字形越來越簡單,用筆方法越來越複雜。了解這種變化的本質,了解毛筆這個工具的變化與線條的關係,了解今天乃至明天書法的意義以及趨勢,用歷史的眼光、廣度的視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樣就不會斷章取義、不會沒有目的地學習。

 

“眼高手低”他經常這樣説自己,正是由於眼界決定了他的筆墨世界不流於普通和俗套,堅持著自己的洞察力,勤學苦練書法中的技巧與心得,應用到他的書與畫中。

 

——陳榮(藝術評論人)



甲骨文有無相生

138×60cm

款識:釋文有無相生,歲在癸卯春月柏雲書于北京。

鈐印:罐罐草堂、柏雲之印。


金文 上善若水

99×47cm

釋文:上善若水。

款識:老子道德經句,上善若水。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是其信,易經亦有此句。歲在癸卯之夏,柏雲書。

鈐印:柏雲之鉨,中銘書畫。


秋賞明月

75×42cm

款識:甲骨文、秋賞明月、春品朝陽,歲在甲辰正月柏雲書。

鈐印:柏雲之鉨、中銘書畫、佛型印。



寫竹


墨竹是他常畫的題材,不僅是因為竹在中國人的心中代表著的高尚人格與情感,也因為墨竹寫生信手拈來,因為在罐罐草堂的窗外、門口、室內都種了不少竹子。因此,他筆下的竹子都是有實際參照的寫生,十分生動,是寫實的,不僅與歷代畫竹名家的傳統一脈相承,也是他心中之影,竹子的形態似乎是他對人生的領悟,顯然,竹子是人格的映照,是一種獨善其身的樣子。

 

雨後的青竹醉態嫵媚、陽光下的竹剛勁挺拔、風中竹多一份惆悵、雪後竹撲朔迷離,有時候像神仙、有時候像一個憂鬱的人影,又忽然一變繁花似錦或又清疏典雅,怪石又刻意誇張,比喻世事無常。是傳統的筆墨精神,又有現代的構圖與視覺效果,畢竟我們已經回不到過去,而我們身邊的山水、草木卻映照著我們的生活經驗,讓我們感到身邊的道路與正在發生的事正與我們糾纏著的生活。


 ——陳榮(藝術評論人)

 


竹報平安

100×50cm

款識:竹報平安。歲在癸卯初夏柏雲。

鈐印:柏雲之鉨。



雨後

100×55cm

款識:雨後。歲在壬寅之秋柏雲寫。

鈐印:柏雲之鉨


雪竹

97×45cm

款識:雪竹。辛醜立冬大雪,柏雲寫。

鈐印:柏雲之鉨、中銘書畫。


山非山


“畫山水用墨難於用筆,用水難於用墨,然最難在於心中有畫。陳子莊説:中國繪畫的傳統並不在於繪畫方法,而在精神。心中有畫必須把精神化為意象,直抒心中之意,而不在於物理表像。”

 

“山非山。山水畫三個層次,第一層畫山是山;第二層畫山非山;第三層畫山還是山,關鍵不在於畫而在於心。”

 

“畫在書中,書從天降。書在法,法非法非非法,畫在散,無好亦無壞。”“近日所畫,常常不知何時所畫,忘記了是怎麼畫出來,忘記了畫好或是畫壞,筆動之間與我的呼吸融為一體。”

 

——柏雲(作者)

 

終南山冰峰

138×68cm

款識:憶寫終南山冰峰崩石。癸卯春月。柏雲。

鈐印:柏雲之鉨。


山非山(二)

68×34cm

款識:山非山水非水。憶北京雲蒙峽谷,歲在癸卯初九,柏雲寫于罐罐草堂。

鈐印:柏雲之鉨、逸情雲間。


畫在書中

68×40cm

款識:山非山。畫在書中書從天來,憶北京雲蒙峽,柏雲寫。

鈐印:柏雲之鉨。


其他


收藏書畫之餘,他還收藏了百八十件宋元明清的民間瓷器罐罐,這些罐罐從器型開闔和來自久遠的時代氣息上,無不帶給他文化的熏陶感動。

 

他每天遊走在罐罐之中,伏案之餘樂趣無窮,所以他給自己有“罐罐草堂”的雅號。在普通而真實的生活細節裏,將本真融入自己的筆墨,由此,去感受平靜的審美、提純生活的真諦,讓一切傳統、民族文化的元素,自然生發。中國畫講究的是意象,從實際生活中的形象,到心中的意象,再轉化為筆端的形象。就這樣,筆墨帶著內心世界與對當下生活思考的精神,昇華幻化成為畫面。此時,畫的題材、主題、畫的是什麼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對人以及宇宙的思考、理解、感悟,還有困惑。


 ——陳榮(藝術評論人)

 

偷得半日閒

70×46cm

款識:偷得半日閒,癸卯夏月,柏雲。

鈐印:柏雲之鉨、中銘書畫、鏟屎官。

 

倣齊白石筆意-福祿圖

70×46cm

款識:癸卯夏,柏雲。

鈐印:柏雲之鉨。


插枝的明代罐

74×39cm

款識:庚子,柏雲畫。

鈐印:柏雲之鉨。


藝術家介紹



柏雲,本名陳鐘。別署柏雲、罐罐草堂、破鋒堂。現居北京。1993年到北京學習美術,師從書法家賈潤海先生、藝術家張潤世先生,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學習書法拜崔學路先生為師。現為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五台山書畫藝術研究院北京分院理事、全國科技人才培養工程高級書畫鑒定師、北京市通州區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通州區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當代文化藝術品産權交易中心特邀專家顧問。

 

展覽資訊


本次展覽展出柏雲近十年來的書法精品五十余件,題材大致分為“畫書、寫竹、山非山、其他”四類。


展覽時間:2024年5月19日-2024年6月23日


展覽地點:天津市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五大名窯藝術館(國家海洋博物館3號門出口對面)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