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媒體聚焦>

擴優提質 重慶巴蜀小學教育互助行動走進豐都名山小學

發佈時間:2024-05-20 09:42:2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陳嘉瑋  |  責任編輯:唐浩哲

“這樣的課堂,就是我們學生和老師都喜歡的課堂!”


5月17日,“中國好老師 巴蜀公益行”1+1+N教育互助行動走進重慶市豐都縣名山街道中心小學校(簡稱名山小學),來自重慶市巴蜀小學校(簡稱巴蜀小學)的專家志願者服務團隊聚焦“新課標數字化賦能課堂擴優提質”主題,通過課例展示、教研評課、項目對話等方式,加強教育實踐與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和跨區域協同發展,服務基層教育,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區域攜手共創 讓品質提起來

走進名山小學,同學們帶來的“巴國神鼓”“傘畫”社團活動課程展演吸引來賓們紛紛駐足,質樸的同學們和豐富的課程展示,展現出名山小學極具區域特色的教育真實生態。


當天舉行的開幕式上,重慶市巴蜀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潘南從“聚焦新課標,提升育人品質”“聚焦隊伍建設,組建學習共同體”“聚焦數字化,賦能課程教學改革”等多個方面表達了對此次教育互助行動的感悟與期盼。


潘南表示,數字化賦能課堂擴優提質要為學校特色建設、教師自主發展和學生個性成長留有空間餘地,助力每一位學生享受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讓更多鮮活的數字化課程教學改革經驗做法從學校的土壤中不斷生長出來。


近年來,巴蜀小學基於18年“學科+”成果積澱,成功研發推出“學·教小助手”數字化資源平臺,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品質和效率,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學·教小助手’是線上的巴蜀小學,是提升常態課堂教學品質,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大成果。”重慶市巴蜀小學校執行校長令狐林在專題報告中表示,學校在實踐中已成功總結出“以資源實現自主,以工具撬動學習,以協同提升品質”學科課堂教學變革“巴蜀方案”。


隨後,豐都縣教育工委書記、教委主任代海門立足豐都縣基礎教育現狀,對此次活動成功舉辦表達了祝福。“我對巴蜀小學專家志願者服務團隊為豐都教育帶來的‘福利’充滿信心。”代海門希望,在巴蜀小學的幫助下,豐都縣教育教學品質能夠更上一層樓。


“學·教小助手”賦能 讓課堂活起來

聚焦新課標,巴蜀小學“學·教小助手”如何提升教師常態課堂教學品質是本次活動最大亮點。開幕式結束後,三大分會場同時開展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等多個學科的課例觀摩與教研評課。



名山小學以及其他3個區縣的多位教師在活動中都成功將“學·教小助手”融入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師們真實感受了其對於教與學方式轉變以及智慧教、自主學、個性創的驚喜改變,讓區縣和鄉村的課堂一下子活了起來。


“‘學·教小助手’數字化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互動學習體驗,使我們的教學更個性化、智慧化。”豐都縣社壇鎮中心小學教師翟境在交流中説,“以前我的課堂偏重傳統講授,同學們在課堂上參與度不高,今天看到同學們在課堂上那麼活躍,深深地感染了我。”


常態教研牽手 讓教師熟起來

擴優提質不是一夕之功,教育互助也不是一日之事,秉承“一朝牽手,必定長久”的互助理念。


如何讓“1+1+N”教育互助行動常態化開展?答案是開啟常態化的互動教研牽手,讓教師們熟絡起來,讓教師告訴教師,讓優秀的教育資源借助每一位教師的力量,真正服務區域發展。


在項目工作推進溝通交流會上,巴蜀小學專家志願服務團隊就此次教育互助行動未來的常態互助教研工作機制進行了介紹。渝東線牽手學校校長紛紛結合自身學校實際情況,對“1+1+N”項目工作提出了寶貴建議。志願者教師們和渝東線牽手學校種子教師也互相結對,圍繞組建“學習共同體”,線上、線下聯動教研等促進常態教育教學互助交流機制展開進一步交流,共同聚焦新課標,推進教育數字化,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數字化賦能課堂教學改革是一條有效的路徑。”重慶市巴蜀小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巴蜀小學將堅持“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做教育,推廣形成共用機制,切實發揮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使優秀成果在推廣應用中實現再創新、再提高,以學術的方式守候生命靜好,為區域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做出更多貢獻。(文/陳嘉瑋 圖/重慶市巴蜀小學校)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