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媒體聚焦>

高原上的AI課:中國電腦學會公益科普課走進西部中小學

發佈時間:2024-05-17 16:50:4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月  |  責任編輯:唐浩哲

“大模型是什麼?”“AI可以幫我畫畫嗎?”青海省共和縣石乃亥鎮民族小學的60多名學生們在“少年雲”機房裏顯得格外興奮,正在臺上講課的是來自中國電腦學會(簡稱CCF)科普工委的崔原豪博士等一行,他們橫跨了半個中國,將人工智慧的科普課堂搬到了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的無影雲教室裏。


(CCF科普工委主任助理崔原豪講述《通信和電腦歷史》)


為了將科普教育真正觸及到社會的每個角落,特別是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偏遠地區,5月上旬,中國電腦學會CCF與阿裏雲策劃了走進西部中小學系列科普活動,希望能夠開拓山區孩子們的視野,種下一個“科學夢”。


雪山下的雲教室 高原上的AI課


石乃亥鎮雖然地處偏僻,但當地的學生對科技、人工智慧等具有濃厚的興趣。電教老師李加才讓表示,自從學校裏有了“雲教室”後,學生們上課熱情高漲,尤其是知道這次有電腦專家的講座,報名非常積極。


崔博士等一行人為師生們介紹了電腦的發展史,並將科幻電影融入演講中,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當下的科技和對未來的想像。在實踐環節中,石乃亥鎮的小學生們還第一次用上國産大模型技術“教AI畫畫”,充分釋放想像力,用幾個簡單的提示詞就生成了一副充滿未來感的星球基地圖。


(石乃亥鎮民族小學的學生用AI生成圖片)


為了解決當地電腦性能弱、老師“不敢用”“不會用”等難題,阿里巴巴少年雲助學計劃向當地捐贈了60多臺無影雲電腦,在校師生們可以用一根網線就解決電教課堂的性能配置、運維管理、數據安全、課堂作業等問題。


把AI送進康定溜溜的城 埋下科技夢的種子


隨後,崔老師一行離開青海來到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這裡是康定情歌的發源地,當地的孩子有一定的電腦基礎,互動起來也更加順暢。


來自康定二中高二(5)班的孩子們不僅聆聽了關於人工智慧近年來的發展過程,還親身體驗了大模型AIGC的強大“魔力”——他們先和通義千問大模型對話生成了一段用於製作繪本的腳本,再讓大模型將腳本簡化為製圖的提示詞,然後將提示詞導入通義萬相中,最終生成一套完整的繪本。


(康定二中高二學生的AIGC作品)


(四川、貴州等地的四校遠端連線共用課堂)


據康定二中電教老師介紹,雲電腦沒有主機,計算存儲都在雲上,可以跨終端、跨系統使用,永不過時,可大幅減輕電教老師的管理負擔和運維成本。基於阿裏雲無影雲電腦“終端隨身走、人人有空間、處處可學習”的特點,讓數字技術助力均衡共用,激發鄉村學生的數字創造力,助力創新型人才培育。


“永不過時”的雲機房 教師“輕裝上陣”


阿里巴巴駐甘孜特派員張龍介紹,少年雲是阿里巴巴在2021年發起的科技公益項目,為欠發達地區中小學校捐建雲電腦機房。2023年,在杭州對口支援甘孜州的“組團式”幫扶工作中,引入阿裏雲無影雲電腦,在康定二中落地“少年雲”助學計劃項目。


“少年雲助學計劃,在教育‘組團式’幫扶、蕭康對口支援及阿里巴巴公益的支援下,落地康定二中,讓全校師生擁有了數字機的數字學習空間,拉近了數字時代和蕭康兩地的距離,讓我們的孩子也體驗到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為孩子們種下了一顆科技夢的種子。“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副市長羅莉萍表示。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副市長羅莉萍)


目前,少年雲已為全國偏遠薄弱區域學校建設了162間雲教室,覆蓋青海、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吉林、河北等地42個縣域,運用近1萬台雲終端設備,讓15萬名鄉村學生擁有了專屬自己的雲桌面和數字學習空間,今年還將有100間雲教室將建成投入使用。


“科技的魅力激發了創造力,點亮了同學們的夢想,我們希望CCF科技公益行和阿裏雲的少年雲能覆蓋國內的每一個角落,”中國電腦學會崔原豪博士表示。(文 劉月)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