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南省邵陽綏寧縣關峽苗族鄉西南端的花園閣村,一面靠山,三面環水,狀似蓮花,四週山川林立,巫水河穿村而過,流淌不息,村民們依水而建,寨子如繁星般點綴在畔,有一種“養在深閨”裏的美。
巫水河花園閣村河段,由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江口塘電站大壩蓄水區形成,長度約10公里,總面積780.1公頃。集永久性河流、庫塘濕地、洪泛平原濕地等多個濕地型,形態自然婉轉,是沅江水系上重要的生態廊道,是中國候鳥遷徙路線中的重要節點。2012年,綏寧縣開始實施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建設,2019年12月,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近年來,綏寧縣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實施河長制與濕地公園齊抓共管措施,助力濕地生態保護,依託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的天然優勢,積極創建“河長制主題公園”,回應鄉村振興發展需要,切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河長制+濕地公園生態宜居更舒心
綏寧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境內湖泊、山塘、淺水濕地、河灘地及河岸邊森林構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體系,原生態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公園內有苔蘚、蕨類、裸子、被子等植物500余種,有天鵝、鴛鴦等鳥類300余種,有黃刺骨、桂魚等淡水魚類100余種。
這裡是“五溪苗疆”的山水後院、原始苗族同胞的居住地、巫儺文化的發源地,擁有以非物質文化遺産“四八”姑娘節、“逗春牛”等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景觀風貌,體現了濕地公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拓展了濕地生態旅遊的文化內涵。
綏寧縣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積極踐行“聯動一體化、聯防責任化、聯治高效化”的跨區域治水模式。創新實施機制聯建、措施聯防、管護聯治的多元共治“三聯”機制,以全面推行河長制為抓手,實施河長制與濕地公園齊抓共管措施。建立聯動制度,落實聯防措施,開展管護聯治,形成實現跨區域聯動治水,致力讓“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做好綠色發展“水文章”。
依託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的天然優勢,積極創建“河長制主題公園”,從主題線路、形象標識、宣傳標語、景觀小品等內容進行設計,做到與公園原本風格相一致、標牌相統一、景觀相融合;突出河長制主題元素,同時宣傳牌設置要醒目、合理。結合以河長制工作和水文化為主線,以文化性、科普性、趣味性為特色,讓群眾在休閒娛樂的同時,提升民眾“知水、愛水、護水、惜水”意識,讓群眾看到落實“河長制”帶來的山青、水美、岸清的變化,切身感受到“河長制”帶來的福祉。
今後將把濕地保護工作分解到河長工作細則中,助力濕地生態保護,積極回應鄉村振興發展需要,切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縣財政安排專項整治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3.5公里沿河風光帶、觀光走廊,修建遊樂廣場、民族風雨橋,栽種景觀林木300余株、草皮2000余平方;對沿河村莊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杜絕生活垃圾和污水入河,清理垃圾1000余噸,改廁42個、發放垃圾桶120個,修建垃圾收集點2個。
河長制+“兩長兩員”呵護河湖更放心
目前,綏寧縣已全面落實河流水庫管護屬地責任,已實現“兩長兩員”全覆蓋。巫水河花園閣村河段共設縣鄉村庫長5名,河道警長3名,河道保潔員14名,志願隊伍1支。
——每週,保潔人員進行水面、岸坡保潔3次,特別是在汛期過後,保潔人員及時進行水面垃圾清理打撈,確保河面無漂浮物。
——河長不定期開展河道巡查,對發現的河庫問題及時進行處理,近年來已發現、處理問題20余個。
——實施“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機制以來,在該河段共辦案5次,開展聯合執法8余次,徹底清理濕地公園範圍內網箱、漁網、地籠、燈光誘捕等非法捕撈設施,拆除涉河建築物2座,制止不規範垂釣、非法捕撈、涉河“四亂”等行為80余人次。
每年在“世界濕地日”“世界水日”,綏寧縣河長辦和縣花園閣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聯合開展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增強沿河村民、遊客愛河、護河意識;畜牧水産部門每年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該河段已累計投放魚苗200萬餘尾。
如今的花園閣,藍天白雲,河水清澈,魚兒歡遊,古樸的苗家村寨在斜陽的映照下構成了一幅恬淡的風景畫。積極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模式,濕地間接減排功能得到充分發揮,花園閣濕地公園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實現了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良好生態目標。
今後,綏寧縣將把濕地保護管理工作與河長制工作相結合,繼續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改善濕地生態服務功能為長期目標,按照全面保護、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河長制明確的各項工作任務,為綏寧描繪新時代綠洲新畫卷增添“濕地色彩”,為建設“美麗綏寧、活力綏寧、幸福綏寧”做出更大的貢獻。(通訊員 唐芳艷 楊樹 黃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