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鄉村振興>

江西德安:“一村一品”強地基,鋪就群眾幸福路

發佈時間:2024-05-16 09:16:0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尹忠

近年來,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吳山鎮聚焦聚産業振興,以黨建引領為抓手,結合各個村情,在“一村一品”上狠下功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吳山鎮是如何聚焦“一村一品”,繪就出一幅特色産業遍地開花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以菊花之名赴振興之約


蔡河村鄉賢王冬生回鄉創業,與村黨支部合作,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摸家底,盤資源,合理利用閒置資源,大力發展淵明皇菊種植加工。2023年蔡河村堅持挖掘陶淵明特色文化名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過文化賦能,大力推進陶淵明紀念館,淵明文化廣場等基礎旅遊設施建設。推進集特色農業産業、生態度假、休閒旅遊、研學教育為一體的農業綜合産業園打造,推動文化與旅遊産業發展相融合。努力實現“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助推鄉村振興。成功實現由2017年村集體經濟不足3萬元到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百萬元的蝶變。



觀稻蟹之肥走致富之路


張塘村村委會以水塘租金+入股的形式幫助稻蟹基地進行建設,該基地佔地面積216畝,是集特色種養、休閒、垂釣、餐飲為一體的農家樂旅遊。人大代表張友文説道:“該項目通過産業扶持、公益性崗位工資、公益事業等與脫貧戶、監測對象以及其他困難群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截至目前累計帶動周邊7名脫貧戶和殘疾人就業,月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同時,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7萬元左右。”



望甲魚之活繪小康之卷


何鋪村甲魚基地堅持自育種鱉,佔地面積206畝,通過脫貧戶、監測對象公益性崗位工資、困難群眾補助及産業扶持等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已累計帶動周邊7名脫貧勞動力就業,平均月增收200余元。何鋪村村集體通過養殖溫棚、冷藏設備租賃,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



聽稻蛙之聲譜富強之曲


紅橋村稻田養蛙工程採用“一田兩用,一地雙收”的稻蛙兼作方式,編織一條“稻與蛙”完美的生態鏈,稻田給青蛙提供了食物,避免了水稻打除蟲藥。青蛙的排泄物又起到了肥田的作用,符合生態農業,綠色種植,科技特色的發展目標。即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提升了稻米的品質。預計每年可以給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4萬元,參股居民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抓蛋雞之機織綠色之網


山灣村裕豐滿公司是一家現代化全自動蛋雞養殖公司。從乾淨整潔的自動化生産線,到雞舍實現自動喂料、自動給水、自動恒溫;從飼養到集蛋,電子系統完成了所有流程。舒適的生活環境提高了雞的産蛋效率,雞糞不落地,糞便封閉罐裏烘乾再運走,雞糞的臭味也徹底消失了。該公司的生産過程的綠色、高效獨樹一幟。預計可以增加村集體經濟25萬元。


下一步,吳山鎮繼續推進“一村一品”,持續增強村級“造血”功能,力爭從“一村一品”轉變為“一村多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領當地群眾發展經濟,實現就業,增加收入,為群眾鋪好“幸福路”。(文/圖 楊乃興)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