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寧家坪鎮黨建引領“家校社”發展工作紀實
在湖南省攸縣寧家坪鎮坪陽垅裏,千畝集中成片的油菜花開得正艷,滿垅流金溢彩。趁著這一年中最美時光,寧家坪鎮坪塘“家校社”的師生們,高舉紅旗,來到如畫的田野,吹簫彈琴、引吭高歌、筆走“龍蛇”……盡情地展示著他們半年來“家校社”素質教育的學習技藝與成果。
寧家坪鎮是近年來連年被市縣表彰的紅旗單位和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去年,他們所創辦的“家校社”,旗開得勝,成績斐然,廣得當地群眾認可,還受到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其經驗文章被省紅網論壇佳作天地評為優秀獎,是一個黨建引領,成功辦學的創新案例。
寧家坪鎮坪塘“家校社”所依託的坪陽中學,其前身叫“愛敬學校”,創辦于1912年,至今已有110多年的悠久歷史。坪陽中學鼎盛時期年擁有在校學生1300多人,但2023年,全校初中三個年級的學生只有300余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強城鎮,弱農村,鄉內有條件的學生,背井離鄉,紛紛選擇城鎮就學;進入新世紀,人口出生率下降,自然導致生源減少;鄉中學教育品質不及縣辦重點中學,中考成績上線人數不多,造成嚴重的生源外流。
現實使他們認識到,生源與學校的教學品質是決定一個學校興衰成敗的關鍵和生存的“晴雨錶”。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只有換觀念、克困局、強資源、探新路、補短板、走“家校社”共建共育共用之路,才是振興鄉土教育的最佳選擇。
2023年暑假期間,寧家坪鎮黨委政府選擇了離坪陽中學近、村重視、留守兒童多、條件好的坪塘村,作為寧家坪鎮第一個“家校社”共建共育實施村,並把它辦得風生水起,好評連連。
他們的作法為:一是黨建引領,高層推動。鎮黨委書記管志剛多次親自主持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將“家校社”共建共育列入當月的“一號議事日程”,實行黨建引領,成立鎮“家校社”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挂帥抓、副書記鎮長負責抓、黨委組織委員具體抓、辦校村書記落實抓,統一對“家校社”進行全面領導和管理。爾後,鎮領導還安排政府機關幹部到這裡開展了“黨史講課”“烈士故事”“送法下鄉”“安全教育”等多次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以貫徹“黨建引領”和助力學校發展。二是整合資源,合力辦學。將坪塘村確立為實施村,把該村大會議室設為教學室,把返村在校大學生聘為志願義務服務教員,把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力量,均納入教學管理。三是略收學費,補充經費。對每個入學學生收取適量學費,主要用於師生伙食費及教具添制與活動開展。四是整章建制,規範管理。通過制訂家長學校工作制度、家長學校校長工作職責、家長學校教師職責、家長學校學員守則、學生用餐管理、志願教師管理等各項制度,將學校管理和教學迅速引入正軌。五是突出教學,正規上課。此次共招收學生83人,絕大部分是本村籍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其中留守兒童達48人之多,學校將他們編為三個班,小學低年級的編為第1班,小學高年級的編為第2班,初中生編為第3班,也選出班長和班委會進行學生自我管理;每班皆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和體育等課程,具體教學內容,與各年級的暑假作業緊密衍接;每個班,均配備了2至3名教師,教師進行正規的備課制度;採取按課表,上午8時至中午12時正式上課4小時,下午2時半至4時半上課2小時,從星期一至星期五,共上5天課,暑假共辦班為期2個月。六是舉行考試,檢測成績。通過對各科的嚴格考試,使每個學生均達到了合格成績,並對10名優秀學生進行獎勵。七是開展活動,陶冶情操。通過唱歌、跳舞、書畫、打球等等文化體育活動,調整心態,改變性格,達到以文化人,陶冶情操,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素質。八是連續辦學,鞏固成果。辦班休學後,對留在村內的學生和留守兒童,利用節假日,續辦了音樂、美術的業餘特長教學,通過持之以恒的辦法,鞏固成果,促進學以成才。
他們的主要措施有:宣傳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幫助老師、家長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明確為國教學的責任和義務;傳授家庭的基本知識,指導家長科學教子的方法;幫助家長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水準,加強法制,規範家長的自身的行為,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充分發揮優秀家長的示範、輻射作用,積極培育家長的先進典型;在培育家長的同時,做好對講師和學生的培訓,追求效果最大化,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的素質工作機制。
半年多來,寧家坪鎮“家校社”的系列工作,由於以上各項作法與措施的有序推進和有力落實,所取得的成效極其顯著。
在成效上,努力提升了孩子的“自我意識”,讓其成為教育的“主宰者”;積極發揮了家庭的“影響力量”,讓其成為教育的“護航者”;切實增強了學校的“主體陣地”,讓其成為教育的“主導者”;充分發揮了社會的“重要角色”,讓其成為教育的“參與者”;涌現了一批“好媳婦、好爸爸、好媽媽、和諧之家、敬老孝親”等文明家教家風優秀家庭。
在反響上,家長説:“克服了父母在外管不到,爺爺奶奶年老管不住、不善管的尷尬現象”;孩子説:“通過這番學習,我的成績上升了,證明我不是一個“笨孩子”;老師説:“通過家校社整合資源辦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志願任教大學生説:“學到了學校學不到的東西,體驗了首當教師的滋味,懂得了返校後自己努力學習的著力點。”村幹部説:“因迷惘過後的這番舉動,使我們看到了祖國的未來和村裏今後的希望!”村外幹群評論説:“坪塘村‘家校社’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效倣。” (毛鋸裝 李放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