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專題專欄>

長江大保護環境治理與司法協作重慶論壇召開

發佈時間:2024-04-21 19:14:1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環資庭  |  責任編輯:唐浩哲

4月20日,由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大學和西南政法大學聯合主辦,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承辦的長江大保護環境治理與司法協作重慶論壇召開。



重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陸克華,最高人民法院一級高級法官胡夏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賈宇,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朱玉,重慶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時俠聯,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林維等在開幕式上先後致辭,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永利主持開幕式。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呂忠梅,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劉漢龍,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副司長王煒,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德敏,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復旦大學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張梓太等在論壇上作主旨演講。重慶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兼)陳元春,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商奎,重慶市政協黨組成員徐代銀等出席論壇活動。



論壇上,甘肅省林區中級法院、山西省大同市中級人民法院、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共同簽訂《石窟寺類世界文化遺産司法保護協作協議》。與會專家學者和司法實務部門代表圍繞長江環境治理與司法協作主題,探討長江生態環境的司法治理、長江經濟帶環境司法協作及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法治保障,推進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文化遺産司法保護經驗交流,推動長江經濟帶11+1省市環境司法協作機制不斷走深走實,以高水準環境司法助推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本次論壇吸引了170余名來自環境資源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相關實務界代表、優秀論文作者與會。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青海省、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領導和環境資源審判職能部門負責人,甘肅、山西、陜西、河南等黃河流域高級人民法院院領導和環境資源審判部門負責人,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相關部門負責人,敦煌研究院、雲岡研究院、龍門石窟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樂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安岳石窟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重慶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部分全國、市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相關部門負責人,重慶環境資源法庭相關負責人等參加論壇。


近年來,重慶法院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落實“兩山”理念,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和重慶市委工作部署安排,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司法保護職能作用,銳意改革創新,努力開拓進取,在全國率先建立三級法院縱向全覆蓋和審判區域橫向全覆蓋的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系,設立全國首個跨省司法協作生態保護基地和跨域巡迴法庭,全國首發非法捕撈犯罪量刑指引,出臺構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治格局11條意見,建成長江流域首個魚類收容救護中心,建有重慶法院環境司法展示館及南川金佛山、梁平雙桂湖等50余個生態司法修復基地和巡迴審判站點,實現生態司法修復從“點上開花”到“串珠成鏈”至“熠熠生輝”。2016年以來,共受理各類案件18192件,審結18032件,入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門戶網站案例5個、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4個,創新勞務代償、認購碳匯、建設人工魚巢等生態司法修復方式,“生態修復+鄉村振興”等實踐創新被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具有“渝法特色”的環境資源審判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積極助力重慶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發展,為加快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重慶法院將以舉辦本次論壇為契機,充分利用本次論壇成果,強化“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擔當”,持續深化環境司法改革創新,勇做深化長江流域環境司法協作共促長江大保護的推動者和先行軍,努力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多的司法智慧和力量。(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環資庭供稿)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