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移動互聯>

築牢産業數智化底座,為新質生産力強基賦能

發佈時間:2024-04-16 09:28:5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梁咏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到全國兩會頻繁提及,新質生産力一詞近期持續引發社會關注與熱議。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破題關鍵在於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升級。“在數字時代,以AI、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革命性突破,能引發傳統生産要素以及以數據為代表的新生産要素的融合和創新配置,加速産業智慧化進程,驅動生産力從‘量變’到‘質變’,推動數智生産力躍遷。”華為混合雲總裁、主機上雲軍團CEO尚海峰表示。


深化大模型落地應用,賦能千行百業數智升級


全天候監控煤礦作業影像、智慧調度規避交通擁堵、農田裏的機器自動灌溉施肥…………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在各行各業中被廣泛應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慧+”的新提法首次出現,進一步凸顯了人工智慧在科技生態中的核心位置。


大模型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數量已超100個。“面對大模型的戰略機遇,我們應當加強大模型與行業場景的深度融合,探索新興的應用場景與商業模式。”尚海峰強調。


以煤炭行業為例,依託盤古大模型開啟了山東能源集團的煤礦智慧化建設之路。基於盤古視覺大模型,雲鼎科技和華為雲打造了防衝卸壓AI監管系統,作業影像實時上傳到集控室,精準識別把握相關參數,降低人工核驗工作量80%;在監測礦井安全方面,通過掘進安全品質智慧監管系統,能對作業環境實現24小時監管和情況分析,及時執行報警和停機,切實築牢安全防線。此外,盤古礦山大模型還能帶來經濟效益,在重介選煤場景,利用盤古礦山大模型構築的重介選煤分選密度智慧控制系統,能精準把控煤炭品質,提高了精煤産率。截至目前,山東能源已在26個單位開發和實施首批人工智慧應用,華為雲盤古礦山大模型也從最初的3個驗證場景發展至21個應用場景已開發40余個,持續賦能礦山行業升級。


盤古大模型只是大模型落地行業應用的一道縮影,還有更多行業大模型在電子資訊、醫療、交通等眾多領域“大展身手”,帶來飛躍性的效能提升,助力千行百業邁向新質態。


釋放數據要素潛能,打造城市級數智建設新典範


數字時代,數據成為第五大生産要素,其地位和作用愈發凸顯。隨之而來的是數據量呈現指數級增長,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匯聚了包括交通流量、環境監測、人口分佈等各個領域的海量數據,傳統運作模式下往往難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採集、存取和挖掘分析,也無法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及其賦能作用。


上海數據集團攜手華為雲聯合打造了城市級數據空間基礎設施——“天機・智信”平臺,該平臺以華為雲Stack雲底座為基礎,具備數據匯聚存儲、治理加工、開發利用及智慧化應用提供全鏈路能力。數據安全方面,在雲數智融合、隱私計算等技術加持下,保障公共數據與行業數據、企業之間的數據在安全領域內進行流轉;數據應用方面,通過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覆蓋普惠金融、跨境貿易、醫療健康等領域,實現了傳統多業務場景的數據開放、數據共用、數據授權和數據價值創新;數據開發方面,為開發利用方打造“拎包入住”的開發環境,滿足數據産品的開發、流通、監管、應用全流程需求。


不難發現,借助“數據要素+算力基礎設施+應用場景”的模式,推進了數據要素在生産活動和價值創造中的價值化進程,實現了對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等傳統要素的賦能,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不竭動力。


以工業網際網路為抓手,助力傳統産業“智改數轉”


傳統産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根基,也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基礎。尚海峰表示,加快發展以工業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智慧製造,促進傳統産業的數智化升級,推進新型工業化,將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落腳點和突破口。


“首先應推進工業數據價值化,實現工業數據的高效採集、融合打通、價值挖掘和合規使用;同時深化工業智慧化應用,實現從單點應用、局部優化、業務貫通到協同發展的智慧化升級;此外還應加大工業軟體雲化,解決軟體開發門檻高、週期長,且異構整合成本高昂等問題。”尚海峰進一步提出。


河南省蘭考縣風、光等可再生資源開發條件優越,如何解決風、光不穩定、充分實現資源轉化和利用是一直以來困擾當地的難題。為此,蘭考縣供電公司、國網河南電力聯合華為雲共同打造了基於華為雲Stack的能源網際網路平臺,借助數據中臺、物聯網、智慧數據湖助力電力負荷數據秒級入湖,建立更精細的負荷預測模型,精確預測清潔能源發電量,突破性實現5×24小時不間斷新能源供電,新能源就地消納率快速提升。目前,全縣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28.9萬千瓦,比2016年增長了31倍。隨著蘭考能源網際網路平臺落成,全縣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也從21%提高到了97.7%。


“蘭考模式”行之有效的背後映射出工業網際網路“觸角”的不斷延伸,形成技術要素和生産要素的全面互聯,實現傳統産業數字化、網路化、自動化、智慧化,發展成為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


從前沿技術到應用場景,從數字底座到數智城市,從工業網際網路到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數字技術賦能各行各業的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彰顯出數智生産力的能力所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久久為功,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數智生産力躍遷升級,才能牢牢把握髮展新質生産力的主動權,收穫高品質發展的纍纍碩果。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