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創新教育>教育研究>

寧都中學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暨九年級教學研討專題培訓

發佈時間:2024-04-03 15:48:1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尹忠

近日,江西省贛州市寧都中學開展語文、地理、數學學科“教學評”一體化暨九年級教學研討專題培訓,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品質,促進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評價的有機融合,形成“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實踐。


來自寧都縣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第三中學的李玲秀老師帶來了《駱駝祥子》的整本書閱讀推進課。李老師由圈、點、勾、畫的六種批註方式入手,引導孩子們學以致用。用這幾種批註方法來認識祥子、分析祥子、讀懂祥子,使學生感受到經典名著的獨特魅力。



南昌市育新學校的嚴珍老師展示的是七年級下冊的《偉大的悲劇》。嚴老師由“悲劇”切入,指導孩子們通過快速瀏覽課文,復述故事,去探求“悲劇”的幾層含義,進而思考這樣的悲劇偉大的原因。讓孩子們受到了思想的洗禮,也為各位聽課老師展示了這一堂精彩的“長文短教”範例課。



來自寧都縣易堂學校的萬毛毛老師教授的是八年級下冊的《北京市》。萬老師由一家人去北京旅遊導入新課,通過視頻全方位地展示了北京。引導學生記憶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再由學生爭當小導遊的形式鞏固所學,真正做到了將知識用於生活。



南昌市江科附中的劉琳老師展示的是《香港、澳門》。劉老師由歌曲《東方明珠》導入新課,並探求香港、澳門為明珠的原因。通過自製教具時區轉盤,加強了課堂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地圖的展示,美食的展示,更是將愛國情懷融入了課堂。



寧都縣第三中學的黃立興老師帶來的是《“形中識變,建模求解”解直角三角形有關的問題》。黃老師由觀看三角函數的應用建築奇觀——比薩塔,導入新課。隨後進行知識梳理,接著採用例題講解,最後利用隨堂練習、拓展練習鞏固所學。黃老師以問題驅動,層層深入,適時進行一題多解和方法歸納,突出轉換思想、建模思想、方程思想等重要的數學思想。



南昌市南鋼學校鄒婧老師為我們呈現的是《數據的整理、描述與分析》示範課。鄒老師採用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模式,在數據的處理過程,讓全體學生自始至終都參與到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之中,強化了學生的數據觀念。鄒老師圍繞數據樣本進行對比分析,深入探究,應用數據,強調數據統計的應用性,整個過程設問精準,引領學生不斷思考參與到學習中。



課後,由上課老師分別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了解説和反思。聽課的老師們針對優秀課例進行了探討,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亮點,也提出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在一講一評中,老師們的思維有了碰撞,産生了更多的火花。


下午,各學科的專家首先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並圍繞“學科核心素養”開展了專題講座。贛州市初中語文教研員李初紅老師聚焦本次研討主題,圍繞核心素養,結合課例給出了想法和建議。李老師認為,評價與教學是一個雙向呼應的過程,活動是載體,體驗是主體,評價方式可以多樣化和多元化。教師要探求更為具體的評價方式,促進課堂胡高效性。



省初中地理教研室陳偉老師以兩節示範課為切入點,對課標進行了深度的解讀。他指出,要注重地理第二語言的運用,加強學生對地圖的掌握,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設計要考慮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和邏輯性,讓知識形成網路,避免死記硬背。情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也很關鍵。



省初中數學教研員陳莉紅老師從新課標的幾個關注點著手,從抽象理論到實踐,又從具體教學事例昇華到相關教學理論,從而探討了學業水準考試評價對課堂教學的正向引導體現了“教學評”一體化。



教研之路漫漫而修遠,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專業的成長的契機,我們且行且思,思行並進。乘教研的東風,老師們凝心聚力,從自身做起,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打造有趣、有料、有深度、有溫度的課堂。(文/圖 曾瑩 陳小平)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