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成果轉化>

​精準醫療技術助力帕金森患者重拾生活希望

發佈時間:2024-04-03 09:51:1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梁咏

帕金森病,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據統計,目前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數量已達約362萬人,特別是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達1.37%。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帕金森病的發病率不僅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還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如何積極應對、降低其發病率並提升治療水準,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中國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毛之奇教授團隊,作為神經外科神經調控領域的專業團隊,憑藉資深醫療團隊與尖端技術,近些年為近百萬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治療,其中不乏眾多帕金森病患者。但帕金森病治療複雜,各醫院診斷方案不一,患者需輾轉多家醫院,難獲統一建議,既增加經濟負擔,又加劇醫療資源緊張。



帕金森病患者在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等藥物後,可能會遇到“開關現象”或“異動症”等副作用,導致運動功能受限。隨著病情進入中晚期,運動困難加劇,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有限,此時需考慮如腦深部電刺激(DBS)等先進治療手段。DBS通過植入電極和脈衝發生器調節大腦電活動,能有效改善患者運動症狀,但適用性需由專業醫療團隊根據患者病情評估決定。


深腦刺激(DBS)手術是一種微創的神經外科治療方法,即在患者腦中的丘腦底核的核團(約一粒黃豆大小)裏植入電極(直徑約1.3毫米),並通過皮下導線連接至胸部的小型電池,利用微弱電流刺激電極以調節異常電活動,有效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和肌肉僵硬等症狀。手術要求極高,電極必須精確放置以達到最佳療效,這要求醫生具備高超的技術和嚴謹的操作。



37歲的鄭先生已經與帕金森病抗爭了十年,隨著病情的發展,他的身體功能受到了嚴重影響,喪失工作能力,陷入經濟困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毛之奇,憑藉豐富經驗,提出腦起搏器(DBS)治療方案。為減輕鄭先生經濟負擔,毛醫生提出減免部分治療費用。同時,他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帕金森病患群體,傳遞黨和政府的關懷與社會溫暖,共同為這一特殊群體提供支援和幫助。


毛之奇醫生術前評估和指導


“藍手帕公益行動”是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毛之奇主任醫師等人發起公益活動,該項目將通過科普、醫生培養、患者關愛及救助等系列活動,提高公眾對帕金森病的認知,提升基層醫生對帕金森病診治水準,進一步減少我國帕金森病患者的誤診、漏診、延誤治療現象的發生,提高帕金森病患群體的生活品質水準。自2021年開始“藍手帕公益行動”已開展多場醫生培訓、科普、患者關愛等活動,提高基層醫院醫生的疾病診治能力,惠及眾多的帕金森病友。


在DBS手術中,前期會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無痛感,患者在清醒下進行手術,可以隨時反饋手術療效與感受,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鄭先生顫抖十年的四肢,終於在手術成功後恢復了平靜。在病人眼裏,毛主任的雙手如魔術師般神奇,為病患大腦施展手術,開啟全新生活篇章。


圖中右一為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毛之奇教授


手術中


毛之奇醫生表示,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在帕金森病手術治療領域,新技術的應用已經使得手術的有效性顯著提升,達到了97%以上。此外,對於梅傑綜合症、抽動症、痙攣性斜頸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手術治療,有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毛之奇醫生通過其主導的腦計劃項目中的“侵入式腦機融合應用”課題研究,在腦機交互平臺框架下,與國內多個頂尖科研機構合作,針對帕金森病、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開展植入式精準治療研究。課題將致力於開展精準的神經調控技術和侵入腦機技術,推動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轉化,為我國腦科學計劃貢獻創新診療方案,提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為推進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與健康中國建設,中國農影《鄉理鄉親》欄目《開方兒》團隊攜手“藍手帕公益項目組”——帕金森病醫學發展與患者關愛專項行動創始人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毛之奇專家團隊,共同參與一系列醫療活動。活動涵蓋醫療科普、醫生培養、義診服務及患者救助,旨在提升三農群體對帕金森病的認識,提高基層醫生的診治水準,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這一系列舉措將為廣大帕金森病友帶來福音,助力健康鄉村建設。(高洪剛  馮亞茹)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