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國際合作>合作交流>

如何平衡“業”與“家”? 《爸爸當家3》為當代職工家庭提供範例解法

發佈時間:2024-04-02 20:39:3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萌  |  責任編輯:唐浩哲

3月31日12:00,芒果TV男性全職育兒觀察真人秀《爸爸當家》第三季正式上線。節目中,孩子的心聲戳中了鏡頭裏的爸爸們,也戳中了鏡頭外的無數觀眾。



當代職工家庭“爸爸缺席育兒,媽媽獨當一面”的現象,近年來持續引發熱議。為引領大眾認知男性參與孩子成長的必要性以及學習如何更好地參與其中,《爸爸當家3》邀請四位來自不同職業的爸爸回歸家庭,開啟一場“爸爸當家”的生活。


從退役軍人昌炯、海員大副趙治遠、火車司機武藝,到因錯過女兒出生決定當全職爸爸的楊永聰,出於特殊的工作性質,四位爸爸長期與家人聚少離多。此番回歸家庭,他們不僅切身理解了媽媽們的不容易,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展開育兒實踐,特別是將職業特長融入其中的做法,為廣大職工家庭提供了如何平衡“業”與“家”的生動範例。



主張“換位思考”

看見媽媽的付出,也看見爸爸的努力


“爸爸當家,換位思考一下”是《爸爸當家3》的口號。結合首期內容來看,節目主張的“換位思考”,既是讓爸爸們換位感受媽媽們的艱辛付出,也是讓媽媽們換位理解爸爸們的身不由己。


出於職業的特殊性,海員大副趙治遠常年都在海上,離家最久的一次將近十三個月,五年只回家過了一次年,妻子的孕期只陪了分娩之前的一週;火車司機武藝幾乎“全年無休”,經常一兩周和家人見不上面,熬夜也是家常便飯;現為賽車手的退役軍人昌炯,一個月也就是四五天可以陪伴家人;倫敦大學學院法律系畢業生楊永聰已經在家全職帶娃一年多了,談及當全職爸爸的原因,他提到了兩次因工作與孩子錯過的遺憾經歷,“我不在意別人怎麼看我當全職爸爸,因為我知道見不到小孩是什麼感覺。”



《爸爸當家3》所關注的四組家庭,正是當下無數為“大家”舍“小家”、為了職業夢想犧牲家庭陪伴的奮鬥者們的縮影。節目走近他們,既是在致敬為國為業擔當有為的勞動者們和背後默默付出的伴侶們,也讓節目的人文關懷視野,從相對小眾的全職爸爸群體,延展到了更為龐大的當代職工家庭群體。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小家”的和諧是“大家”安定的基礎。《爸爸當家3》通過呈現當代職工家庭的真實困境,以及四組家庭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的溫暖點滴,讓觀眾們直觀看到:無論“在外打拼”還是“在家帶娃”都是家庭幸福的重要支撐,面對困難和挑戰,家人之間應該對彼此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苛責。


探索“權衡之道”

為高品質參與育兒提供多元化的樣本


《爸爸當家3》通過一段“爸爸當家”的生活,以及李承鉉、應採兒、魏晨、李艾、張雅蓮組成的“全職爸爸互助會”對他們不同階段的記錄和觀察,求取“家”與“業”的權衡之道。



首期節目中,爸爸們換位“當家”第一天,歡樂、驚喜、崩潰、淚水交織,各具特色的育兒模式,讓觀眾耳目一新,收穫頗豐:在昌炯看來,帶娃和新兵連帶兵是一樣的,他把部隊教會他的“勤儉、團結、聽指揮”教給兒子八喜,整理玩具、吃飯、體能訓練都設立了規矩,哨子一響,八喜秒變乖巧;海員大副趙治遠將自己工作的日常展示給兒子,比如在船上吃的食物、工作時的燈語,讓兒子大船走進他所感受過無比豐富多彩的世界;熱愛戶外運動的楊永聰開啟“漫遊式育兒”,帶著一雙兒女去到清新的大自然,奔跑、划船、採摘,讓他們充分放飛自己的天真與好奇……


《爸爸當家3》相較于前兩季有哪些創新和亮點?第二季的slogan是“爸爸當家,請再堅持一下”,這一季更想傳遞哪種價值觀給觀眾呢?《爸爸當家3》總導演蘭迪介紹道,“新的一季從舞美,包括整個視覺體系、背景音樂等,都會有很多小心思在這裡面,整個的背景音樂都是採取‘ba’字音的音樂,給觀眾用一些從視覺到聽覺包括在整個家庭故事上都能給到觀眾們看到新的突破。”


蘭迪坦言,關於價值觀方面,就是希望爸爸們通過這次的當家帶娃,能夠讓夫妻兩個人、讓整個家庭能夠進行換位思考,能夠彼此更理解對方的難處以及他們對於家庭的付出,“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傳達給觀眾朋友們,和螢幕面前的可能是爸爸媽媽,也可能是沒有做爸爸媽媽的這些觀眾們,在生活當中我們希望都能對彼此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希望大家未來的生活都能越來越好。”(文 劉萌)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