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鄉村振興>

湖南桑植縣浸峪村繪就生態養殖美麗畫卷

——記湖南桑植縣竹葉坪鄉浸峪村李伊平養蜂故事

發佈時間:2024-02-20 16:18:4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近日,當年味未淡,炮竹未息,筆者2人一行來到桑植縣竹葉坪鄉浸峪村去採訪。



浸峪村位於桑植東南部,這裡奇峰三千,秀水八百,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自古以來,人民靠山吃山養成勤耕苦種的良好習慣。青山育良才,靈地孕傑人,浸峪村孕育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有志漢子,他就是李伊平。


李伊平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區農民家的兒子,自十年寒窗後,為了回饋社會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他自告奮勇投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熱潮之中。為了徹底改變家鄉貧窮面貌,他精心探索出蜜蜂養殖的致富之道,久而久之成了發家致富的引頭羊。由於在養殖技術上精藝求精,每年年産蜂蜜高達千斤以上,帶動全村大力發展蜜蜂養殖,同吋為留守老人與殘疾人營造了就業平臺,並組織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因其養蜂技術超群,他還經常為張家界市與湘西州兩地區蜂農巡環進行技術服務指導,至此人民都管他叫“李總”。


李伊平德才兼備。不但是養蜂技術高超,而且對攝影製作也懷有非凡的技巧,曾先後在湖南公共顥頻道張家界工作站工作,現被桑植縣交通運輸局聘用。儘管如此,他對家裏蜂蜜養殖仍未放棄。


我們來到浸峪村,這裡有阿娜多姿的竹林,親溪兩邊有站成行的柳林,綠樹掩映的民宿,小橋流水人家,是名副其實的人間仙境。可我們無暇顧及這美景,急著趕往海撥一千多米的三百墩千箱萬畝的蜜蜂養殖示範基地。



我們的車從浸峪山下直入大山的懷抱,如飛翔于空中的雄鷹依山盤旋而上。車經過三百墩,據村民介紹,三百墩以前是古老的茶馬古道,是桑植通往慈利的重要驛道,也是當年賀龍販運物資的必經之路。為了方便南來北往的商客,古人在陡峭的山涯上鋪設一條長達兩公里青石岩墩路,稱之三百墩,從而形成了一條商賈出入重要的茶馬古道。為開發浸峪村的文旅項目,在張家界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三百墩正在重現茶馬古道的原始風貌。在茶馬古道上方800米以上的山峰上,我們見證了兩邊的蜂景,那是張家界千花貢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中華蜜蜂養殖基地,一個個蜂桶就是村民們的百寶箱。李總告訴我們,浸峪村民靠山吃山,充分利用三百墩萬畝植被資源,輔以荒山造林綠化,將三百墩變成了金山銀山。合作社以無償提供養蜂技術支援、養蜂工具發放、免費種蜂發放等合作養殖模式,吸納28戶建檔立卡戶參與。合作養殖農戶從浸峪依山而上從海撥500米到1200米梯級擺放四道蜂箱共1200箱,蜂箱如四道戰壕形成鮮明的又一道特殊的蜂景線,勤勞的小蜜蜂日夜不知疲倦地在大山裏釆花釀蜜,豐富了村民的甜蜜生活。


在現場,我們仿佛也變成了一隻只蜜蜂與蜂共舞,向蜜蜂學習如何釀造好我們的生活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浸峪蜜園”格外顯眼,在李總家門前看到了天塔前面是蜂箱,屋裏堆的是蜂箱,菜園裏放的是蜂箱,道路兩邊、屋前屋後都是蜂箱。在屋坎下,李總特地擺放了一個木製的糧倉,專門試驗倉蜂到底能做多少巢皮産多少蜜,再培育出高産蜂王。我們在三百墩採訪了建檔立卡戶唐西仁,他通過合作社的幫扶技術指導養了15桶蜜蜂,去年取蜜200多斤,加上務工收入少説也有4萬元。


其實我想,李總就是一隻浸峪的蜂王,他帶領村民養蜂奔小康。


“三百墩海拔落差大,山高人稀,植被豐富,蜜源植物種類繁多,是蜜蜂釆花釀蜜的天然場地,釀的天然原生態蜜營養獨特。”李總告訴我們。



為了鍛造浸峪蜂蜜的“招牌”,張家界市委組織部駐浸峪村工作隊已將“千花貢蜂蜜”列入2024年度産業發展工作計劃,今年重點建設“古道康體研學區——浸峪蜜園”,依託浸峪獨特自然條件,打造集蜜蜂養殖、蜂産品提取、休閒品鑒、蜂蜜科普園等於一體的天然蜜園。將浸峪村的上千種蜜源精華,貢獻給廣大消費者,將“千花貢蜂蜜”推向山外的世界。


據李總介紹,浸峪在駐村工作隊帶領下,全村因地制宜發展産業,僅李總一家就栽培中藥材黃柏300畝、五棓子50畝、漆樹20畝,蜜源水果拐子、藍莓、枇杷等人工蜜源植物達50畝,既綠化了荒山又培植了蜜蜂採花的蜜源,相得益彰,把荒山變成了萬寶山,樹變成了搖錢樹。


是的,浸峪村這幾年在市委組織部的幫扶下,指導幫助村裏創新推出“浸峪六策”,不斷建強班子隊伍、提升治理效能,穩步實現善治興村目標,打造鄉村振興的新樣板。現在的浸峪是“村在林中,路在綠中,蜂在山中,人在景中”的美麗鄉村樣板。村民的生活他們形象的説“掉進了蜜罐子裏了”。


那一道道蜂景就是浸峪村甜蜜生活的見證。(通訊員:向延勝 田克清)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