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訪談>

詩書畫印求其通

——淺析洪亮的藝術世界

發佈時間:2024-01-15 11:02:5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洪亮簡介


洪亮,號九牛,祖籍安徽績溪,1961年4月生於浙江安吉。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員、導師委員會委員,榮寶齋畫院教授,文旅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美術書法考核高級評委,清華大學、首師大等院校客座教授,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協會員。曾任《中國書法》執行編輯,美國費佛爾大學孔子學院名譽教授。2014年8月,洪亮工作室書學研究會在清華大學成立。2015年6月,北京洪亮書畫藝術館開館。 出版《書法原理講稿》《大學書法教材系列》《唐孫過庭<書譜>解析與圖文互證》《鄧石如》《中國歷代書法理論研究叢書》,以及書畫專業教材、經典碑帖等300余種。多次擔任全國書法篆刻大展賽評委。作品先後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字博物館、西泠印社,南韓竹子博物館、日本國書法篆刻研究會、美國Bellefonte藝術博物館等國內外機構收藏。

 

洪亮編著捐贈·書畫篆刻展訪談


2023年9月27日—10月6日,由中國書協藝委會、西泠印社、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榮寶齋畫院、安徽省書協為學術支援單位,安徽省圖書館主辦的“慶祝安徽省圖書館成立110週年:桑梓情懷·洪亮編著捐贈·書畫篆刻展”開幕式在安徽省圖書館舉行。

 

安徽省文藝評協原主席錢念孫致詞:對洪亮先生潛心學問,捐贈編著圖書316種,深表欽佩;對洪亮先生潛心創作,詩書畫印貫通,深表讚嘆。中國書協理事、安徽省書協主席吳雪致詞:對洪亮先生編著圖書捐贈家鄉安徽省圖書館的高尚情操表示讚賞。對洪亮先生創作的110件書畫篆刻作品,內容從數千首自作詩詞精選而來,件件都是他多年心血的結晶,凝結著他對家鄉的深情和眷戀。這既體現了一個遊子對家鄉的赤誠與回報,更體現出一個藝術家的人民情懷和藝術境界。既給我們帶來一次藝術盛宴,也給我們做出了藝術奉獻社會的榜樣。深感欣喜和欽佩。相信,此次展覽不僅會對安徽書畫界産生積極的影響,也將會對全國書畫篆刻界産生積極的影響。為此,記者採訪了洪亮先生。


記者:據悉,2023年3月,安徽省圖書館向您發來邀請函,誠邀您于9月“江淮讀書月”之際,舉辦“慶祝安徽省圖書館成立110週年:桑梓情懷·洪亮編著書籍捐贈·書畫篆刻展”。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這次展覽的基本情況。


洪亮:這次展覽分兩個部分。一是近30多年來我出版的編著計316種,全部捐贈安徽省圖書館。二是從我幾千首自作詩詞中選出110首,創作成書畫篆刻作品。近些年來,我作畫喜題自作詩,並喜歡用自作詩寫成書法作品。這次展覽的作品中,一部分是從近幾年創作的書畫作品中精選出來的,一部分是新創作的。中國畫有花卉和山水計57件。書法有正行篆隸計43件。篆刻10件。


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您捐贈的316本編著情況。


洪亮:這次收集整理出來我的316種編著,大至可分為3大類:一是書畫篆刻作品集;二是書法理論著作;三是主編的書畫教材和經典碑帖。


我編書、寫書一是與工作相關,二是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相關。我的第一本書是1987年4月浙江省文化廳《群文論壇》編輯印行的《洪亮印存》。緣起1984年11月,任安吉縣文化館副館長,1985年參加全省文化館長業務學習,是當時全省最年輕的文化館長,並得到了時任省文化廳副廳長沈暉的關心,當得知我擅長書畫篆刻,欣然建議出一本《洪亮印存》作為全省群文輔導資料。接著,國家保護民間文學,出版三套(故事、歌謠、諺語)整合,中央省市縣都成立了民間文學三套整合辦公室,我兼任安吉縣民間文學三套整合辦公室副主任,並主編《安吉諺語卷》,1988年8月出書。之後,又調任縣博物館、吳昌碩紀念館副館長,蒐集了大量吳昌碩文史資料,1990年調任縣政協從事文史主編工作,先後主編《吳昌碩》(浙江省文史圖書一等獎)《歷代咏竹詩選》(浙江省文史圖書三等獎)《歷代畫竹精選》(浙江省文史圖書三等獎)等書。


2005年9月我帶著民俗書法研究課題赴北京大學做訪問學者,師從金開誠老師,從此走上了書畫篆刻學術研究、藝術創作和教學的道路。


金開誠老師是我學術研究的引路人,對我寄予厚望。他説:理論研究的成果就是從自己學術思考的骨髓裏榨出來的幾滴油。希望我從實踐中研究理論,並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驗證和提高理論。要針對實踐中出現的一個個問題深入研究,形成系列,再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2007年春,首師大美術學院聘我為客座教授,講授書法篆刻必須課程。講稿由中國書店出版為《大學書法教材系列》。2014年8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洪亮工作室第一期結業第二期開班。我策劃並撰寫了《經典碑帖筆法臨析大全》正行隸篆草五個範本,作為教學工作之抓手,指導團隊成員研究與撰寫書法基礎教材,得到北京藝美聯曹彥偉先生的支援,自2015年8月至今已主編出版48種。之後又策劃撰寫了《中國歷代書法理論研究叢書·唐·孫過庭〈書譜〉解析與圖文互證》,並輔導團隊成員撰寫。自2018年1月至今已主編出版13種。2021年11月專著《書法原理講稿》出版。另還應邀先後主編《歷代名家書心經》《歷代小楷精選》《名碑名帖經典》《中國繪畫經典臨摹範本·吳昌碩》等經典碑帖和書畫教材等共計316種。


記者:您主要理論的代表作有那幾種?在書法理論方面有那些思考和成果呢? 


洪亮:有《書法原理講稿》《歷代書法理論研究叢書·唐·孫過庭〈書譜〉解析與圖文互證》《中國書法大師研究系列·鄧石如》《大學書法教材系列》等。


在篆刻的理論方面的思考和成果有: 1999年12月,《論篆刻刀法的表意性——兼談當代篆刻表意刀法的兩大發展方向》榮獲中國書協主辦,“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一類論文。這篇論文中解決了篆刻刀法理論中兩個問題。


一是刀法的本質就是刻,刻的基本方法是衝刀與切刀,衝刀分內衝與外衝,切刀分內切與外切。除此之外明清以降名目凡多的刀法,諸如:舞刀法、抖刀法、披刀法、削刀法等等都是刀法的藝術表現手段。基本刀法是從事篆刻人人都要掌握的基本功,而刀法的藝術表現則是根據每一位篆刻者的興趣、愛好、性格、學養、審美情趣等不同而各自選擇的藝術表現形式。這樣從理論上厘清了刀法與刀法的藝術表現兩個篆刻藝術概念。


二是篆刻刀法的表意性,並不是指每刻一刀即表示某一意,而是一方篆刻作品中,通過所有刀刻的有機組合,呈現出來的意境狀態。就像一篇耐人尋味的美文。並不是每一個字就表達某一意義,更不是將一些優美的詞語疊加在一起就成功了。而是通過字詞句的有機組合,表達出內心世界真善美來感動人的美的意境狀態。


在書法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有深入挖掘地方文史資料,對鄧石如、吳昌碩究研厘清了諸多史料;書法的二度欣賞;民俗書法研究;書法與書法的藝術表現;對王羲之《蘭亭序》筆法的深入研究中發現並提出了糾錯筆法;對書法字法的研究提出了書法字法形式美十一大法則等。


1992年5月,由炎黃藝術館、潘天壽基金會主辦的“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傳統派四大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行。其時,我正在主編《吳昌碩》文史資料,經吳長鄴先生介紹前往北京參加“四大家學術研討會”,目的是向國內外專家徵集吳昌碩研究資料。時任潘天壽紀念館館長盧炘先生主持會議,當得浙江安吉政協文史委《吳昌碩》文史資料主編前來參加會議,便安排作吳昌碩研究論文答辯。洪亮拿出了《吳昌碩七十以後以字行考》,從吳昌碩的出生、籍貫、逃難、考秀才,到名、字、號的由來與變更,豐富而詳實的文史資料,贏得了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黃胄先生高興地誇獎道:中國的書畫理論界有功力深厚的年輕學者加入,似一股強勁的新鮮血液注入,大有希望。


1998年11月,《試論書法的二度欣賞》入選並參加中國教育協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青年書法理論家協會主辦“第三屆全國‘書法學’暨書法發展戰略研討會”。這篇論文的緣起是1992年“傳統派四大家學術研討會”,與美國加州大學藝術學院高木森教授相識。之後,他在中國美院范景中教授的陪同下專程來安吉與我小聚。其間談到,前幾年有一次中國書法赴美展,美國博物館工作人員竟然將有些書法作品倒挂在展廳中展出,引發在美華人強烈抗議,這是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極大的不尊重。美方工作人員説明的理由:以更具有視覺美感為標準來佈置展品。


 這一事件引發了我對書法藝術欣賞的深度思考。中國書法藝術是從實用書寫發展而來的,中國人欣賞書法的習慣就是一邊品讀所寫的文字內容,一邊品賞書法作品的藝術風采。為什麼有外國人覺得有些書法作品倒掛著看更具有藝術美感呢?這些外國人第一是有可能不認識漢字;第二是沒有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常識,更沒有中國人讀書法作品文字內容的欣賞習慣;第三是把中國書法藝術僅僅作為視覺藝術來對待。所以他們所看到一件書法作品只見有生命感的線條對空間分割帶來的美感。這分明是對書法作品的純藝術欣賞。也就是書法作品中流動的點線語言(筆法)分割空間形成的空間語言(字法)構成的整幅作品(章法)帶來的視覺美感。我將此稱之為書法純藝術的一度欣賞。中國古代書論中就有唐人張懷瓘《文字論》:“深識書者,惟觀神彩,不見字形。”之説暗合。


書法藝術在一度欣賞之外,便是二度欣賞。書法藝術的二度欣賞包括書法作品的書寫文字內容、書寫者身份、書寫工具材料、書法作品的持有者、書法作品所處的環境等等。這篇書法論文發表後,其學術觀點引起書法界諸多人士的關注,一時出現書法是純藝術,以及多種相關二度欣賞的論文出現。


觀察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書法文化現象,並作為書法學術課題進行研究。1999年1月《書法報》開闢《民俗與書法》專欄,刊發我的民俗事項中的書法樣式的研究成果。諸如:百壽圖、福字倒貼、雙喜、桃符與春聯、灶神與灶上書法、招財進寶等等。家鄉滿山遍野的竹林裏,竹農兩年要在新竹上捏油,即做到自家竹子的記號。發現這就是民俗事項的原生態書法墨跡。屬於民俗與法的範疇,也是原始竹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8月,我在北大做訪問學者課題論文《民俗書法芻論》在《北京大學學報》發表,同年,榮獲北京大學授予的“學術創新獎”。


2015年4—12月,應《中國書畫報》邀請作王羲之《蘭亭序》14講,講座視頻在優酷網播出,講座稿分14期在《中國書畫報》刊出。其中,我提出的王羲之“糾錯筆法”一説引起了一些讀者質疑,並引發了書法界的大討論。現在只要在百度上輸入“糾錯筆法”就能看到相關爭鳴的文章。


提出“糾錯筆法”這一筆法概念是基於我對上千种經典碑帖的筆法進行深入臨摹和研究後得出的結論。其中,王羲之《蘭亭序》先後臨摹過200多遍。起初也是亦步亦趨地臨,漸漸地對某些不能便捷地順勢貫氣的筆法進行反覆研究,比如:《蘭亭序》中“其”字中首橫起筆右下向右上的翻鉤筆法,“暢”字左“申”部垂露豎的起筆下左移動的筆法,“娛”字“女”部撇向橫的牽絲停頓向左上帶過的筆法。認為這些是王羲之在書寫過程中的瞬間糾錯筆法。這決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經過反覆論證,查閱了王羲之一生中所有傳世的墨跡本和刻帖本,發現以上“其、暢、娛”的糾錯筆法均為唯一一次出現,決無第二次出現。我認為:筆法原則中有蓄力發力,順勢貫氣。在起筆行筆過程中,瞬間調整行筆方向,有可能就是自我主動瞬間糾錯筆法,或者叫糾誤筆法等,我們這裡暫且統一叫糾錯筆法。而要確定這一筆法是糾錯筆法,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一筆法在這位書法家的一生中只出現一次。如果出現多次那就是這位書家的經典筆法。如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曲頭點、曲頭豎等曲頭筆法形態,其核心就是衄挫筆法,是王羲之的經典筆法。而糾錯筆法或稱糾誤筆法並不是錯誤筆法,而是經典中之經典筆法。這種筆法精神就是知錯即改是值得人們學習的,但是這種筆法形態卻不能學習。我曾查閱了歐陽詢、褚遂良、趙孟頫、王鐸寫書家臨王羲之《蘭亭序》,其中“其、暢、娛”三字中的三個糾錯筆法均已理解,並未按原筆法書寫,而都有自我之表達方式。


受篆刻刀法與刀法的藝術表現研究成果的啟示,提出筆法與筆法的藝術表現是兩個概念。

 在字法研究上,應用現代形式美學的分析法作為字法研究之底層邏輯。實現了從傳統實用寫字到現代藝用書法的觀念轉型。通過對數以千計的古代經典碑帖的觀察、分析、研究,經過提煉、歸納、總結出書法字法形式美:斜(平)勢統一、均勻、對稱、對比、呼應等形式美法則,經過反覆實踐驗證,逐步形成系統化的書法字法形式美十一大法則,成為以視覺形式美為基礎的書法字法原理。促進當代書壇的傳統書法觀念向現代轉型。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從實用書寫,向藝用書寫的轉型;二、從傳統的寫字教學,向現代書法美育教學的轉型;三、從書寫筆畫,向書寫筆畫與空間的轉型;四、從臨摹碑帖,向用書法原理對經典碑帖與書法原理雙向驗證的轉型。


在書法理論究研的成果方面:運筆操,“二進位制”與書法思維模式,筆畫起筆産生的切面原理分析等。應用解析圖文互證的方法主編的《中國歷代書法理論研究叢書》等均受到業界好評。


記者:您認為作為一名書畫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學養和素養?


洪亮:學養是指學識修養,素養是的素質修養。作為一名書畫家,應該具備一般學人所具有的學養和素養,同時也還需要更多的文史哲方面的學養和不斷錘鍊筆墨語言和高尚人格素養。


記者:您認為提高書家文化素養的路徑有哪些?


洪亮:讀書是提高書家文化素養的最佳路徑。對於書家來説,讀書就像每天都要吃飯一樣不可或缺。讀書不僅僅是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開闊眼界、開闊胸襟,提高精神境界。讀書能使書者從技上升為藝,從而達到“藝文兼備”之要求。


經常有朋友問,學習書法在臨摹經典碑帖之餘要讀那些書。我覺得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説,要讀《中國書法史》《中國文學史》《中國哲學史》等。對於有一定基礎的書者,有夢想成為書家者,要讀古今中外之名著,了解人類社會的基本發展史,審美流變史等。


記者:近年來您作畫喜題自作詩,並喜歡用自作詩詞創作書法作品,請問您在進行創作時書寫自己的詩詞與抄錄他人的古詩詞有何區別?


洪亮:近年來我喜以自作詩詞創作書畫篆刻作品。傳統格律詩與書畫印形式美和意境美是一致的。書畫印的創作,其本體語言中的形式美具有規定性和規律性。辟如:書法中的筆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篆刻中的刀法、字法、章法和做印法,國畫中的筆法、章法、色彩等都具有規律性和規定性,它們的共同指向是作品産生內在的節奏美、時空美、韻律美和意境美。與傳統格律詩中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在避免孤平和三平違、三仄違的基礎上,可以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律性和規定性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指向同樣是詩中的節奏美、時空美、韻律美和意境美。一旦悟通其中的道理,詩書畫印創作即能融會貫通為一體。


我並無意成為詩人,只是覺得在書畫創作時用自己自作詩更為真切,也更為方便,與抄錄古詩詞的感受是明顯不一樣的。


如作畫,自己沒有詩意,待畫作完成後再去尋找一首與該畫相匹配的古詩也是一件麻煩的事。當然,讀到一首古詩,很有感觸,依古人詩意創作一幅畫,也是很有意義的。


我興起作畫,往往畫之將半詩已誦出,後半部分的畫,便順詩意完成。如畫墨梅“寫來筆筆墨痕新,點點圈圈亦可人。是雪是梅全不問,滿天寒色蘊陽春。”畫紅梅“古梅品格似先賢,久歷冰霜志更堅。吐出芳華春訊息,紅霞爛漫可延年。”畫墨荷“大蓋重重疊翠臺,天仙玉立浴池來。幽香淡淡為誰發?君過橫塘總忘回。”畫荷花“昨天菡萏喜今開,疑似群仙下界來。玉玉亭亭風韻見,淤泥潭裏育高才。”等等,都是在畫至將半詩亦成。畫中的書寫性、金石味全從書法、篆刻中來。當然,畫中的呼應之美、穿插之美、空靈之美,在詩、書、印的創作中也常運用之。


書法創作我喜寫自作詩。因為有些專題展覽要找一首合適的古詩也是一件難事。比如,2021年12月,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向我們研究員約稿,為慶祝篆刻院成立十五週年提供創作書法篆刻作品各一件。我即提供了一件自作詩《賀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成立十五週年》“篆刻舊稱是雕蟲,如今得道鐫龍中。龍蟲並鐫又何妨,刀石砥礪性情通。立院忽忽十五載,學術創作累建功。申遺名揚海內外,育才碩博承古風。回望明清峰林立,時代新峰更渾雄。”又如,去年9月,牡丹江市書協舉辦秦篆臨摹與創作活動,邀請我擔任學術主持,並提供一件篆書作品。我即寫了一首《題“篆籀尋真-秦碑溯典”牡丹江市秦篆臨摹與創作作品集》:“牡丹江畔起春風,書道尋真篆籀中。不為表層形似樂,古今氣象創臨逢。”這樣的書法作品就比較切題。平時,朋友間的詩詞唱和更是其樂融融。


詩書畫印求其通是我的藝術追求,也是我的努力目標。今後我將不斷進行新的探索,為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的傳統藝術盡一點綿薄之力。(選自中國書法報)


洪亮作品: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