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行業動態>

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我國將實施“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

發佈時間:2024-01-09 15:11:50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劉園園  |  責任編輯:白雨

1月4日晚,由國家數據局、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公佈。


在日前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沈竹林就《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的內涵以及下一步工作等進行了解讀。


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行動計劃》指出,發揮數據要素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産、消費、流通、分配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動力。”談及《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沈竹林表示,目前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數據供給品質不高、流通機制不暢、應用潛力釋放不夠等問題。制定“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就是要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


從推動《行動計劃》的工作基礎來看,沈竹林介紹,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基礎設施規模和能級不斷躍升。數字技術和産業體系日臻成熟,一二三産數字化水準持續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經超過9%。


“各行各業已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為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沈竹林説,2022年底,我國數據産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在全球數據規模的佔比達到10.5%。


讓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得到顯現


《行動計劃》明確了工作的總體目標。其中提到,到2026年底,數據要素應用廣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經濟發展領域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得到顯現,打造300個以上示範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形成相對完善的數據産業生態,數據交易規模倍增,數據賦能經濟提質增效作用更加凸顯等。


“‘數據要素×’行動就是要通過推動數據在多場景應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創造新産業、新模式,培育發展新動能,從而實現對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沈竹林介紹。


沈竹林從三個方面介紹了“數據要素×”行動的特徵:一是從連接到協同,也就是從基於數據生成和傳遞的互聯互通,轉變為基於數據有效應用的全局優化,進一步提升全要素生産率;二是從使用到復用,也就是從千行百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轉變為基於行業間數據復用的價值創造,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三是從疊加到融合,也就是從數據匯聚支撐的效率提升,轉變為多來源多類型數據融合驅動的創新涌現,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聚焦12個行業領域激活數據要素潛能


《行動計劃》聚焦工業製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文化旅遊、醫療健康、應急管理、氣象服務、城市治理、綠色低碳等12個行業和領域,明確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的典型場景,推動激活數據要素潛能。


“我們按照‘有基礎、有場景、有需求’的原則,結合各行業發展實際,先期選取12個行業和領域,推動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沈竹林表示。


他介紹,其中在科技、交通等領域,數據聚合價值高,擬通過促進多元數據融合,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比如,傳統的化學化工工藝設計以實驗為主,不同化合物或工藝方法的實驗耗費大量的時間。通過結構、物性等基礎實驗數據的匯聚融合,並結合工藝數據科學分析,能夠實現科研最優方案的高效篩選,加速數據驅動的科研範式創新。


沈竹林透露,下一步,將從三個方面抓好《行動計劃》的貫徹落實,即研究組織“數據要素×”試點示範工程、適時啟動“數據要素×”大賽以及梳理髮布“數據要素×”典型案例。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