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高端訪談>

誰在畫桂林——丁傑

發佈時間:2024-01-02 15:15:4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春看濛濛細雨,煙鎖漓江;夏有濃碧沉沉,靄靄停雲;秋舟緩行江上,維艄聽禽;冬日霜風蕭瑟,白鷺眠沙。桂林的美,在於步步皆景,在於變化多姿。一天之中的晨與昏,一年之中的春或冬,無論什麼時候來到桂林,人們都能在甲天下的山水勝境中,找到心裏的“桃花源”,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桂林滿足了文人對六界塵外的想像,古往今來,丹青高手如米芾、石濤、徐悲鴻、李可染、吳冠中,都試圖描摹出桂林的美。清漓帆影,煙江夕照,兩岸新篁……漓水之畔,留下了一幅又一幅佳作。

追隨著前輩大家們的足跡,當代知名畫家丁傑也慕名而來。其筆下的桂林,別有一番意趣。


丁傑生長于江蘇,早年曾就讀于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後進入中央美院國畫係深造,工山水畫多年。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主任,中國美協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丁傑的山水畫,既有江南金陵畫派的文人氣,又有北方山水畫體系的渾厚滋養,恬然放達。因推崇筆墨當隨時代,他用中國傳統水墨形式體現現代人文精神,賦予了傳統山水當代技法與語境,世人評論之“法古融新”。



與許多畫家一樣,丁傑屬意桂林已久。2021年,他兩度來桂,客居十日有餘,終日對著漓水桂山作畫,不知不覺竟創作了百餘幅寫生作品。多年夙願一朝夢圓,暢快淋漓。


漓江畔、龍脊上、名山下,獨秀一枝的嶺南風物賦予了丁傑無窮盡的靈感。在筆酣墨飽之際,丁傑已然超乎山水之外,如入化境:“余不在寫桂林何處何景,而是寫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煙雨藏雲的意境,借助於波光粼粼,煙霧濛濛之色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和自如的抒發。然美景不勝收,只恨力有不逮,未能全然道出心中之意。”


在山不言山,畫水不是水。丁傑的桂林山水,精髓在墨、在勢、在那留白的言之不盡和畫外之意。

丁傑師從畫壇名宿黃賓虹,對其主張的“中國畫要義在於‘不失其精神’”體味最深。因此,在寫生的過程中,他更注重“目識心記”,不僅要觀察,更要體察和感悟自然萬物的生命特徵,而不是依樣畫葫蘆。在畫作結構中,丁傑是以“以大觀小”、“遊目騁懷”的移動視點來創作,突破了固有視角的樊籬。因此,他畫中的桂林,有形、有神,更有魂。  

初到桂林寫生,山水夢幻氤氳,猶如一滴墨水在紙面徐徐洇開。因此,丁傑用大筆潑墨來表達山石的走向和畫面的氣勢。輔以虛實相生的墨線,勾勒出煙雨中的水田和樹木。濃墨重彩,是雨中芭蕉,淡一筆,是山抹微雲。最後注入靈動的小橋流水人家,水田蕉林竹筏,一筆入魂,意境天成。


畫不盡,意無窮。山水有相逢,終會到漓江。今年,難捨漓江風光的丁傑再度來桂,在山水間暢神寄懷。此行也讓丁傑抱定了要在桂林建立一個工作室,將余生與桂林緊密聯結在一起的決心。“我現在六十五,我要活到九十九歲,還要再來桂林二十多次!我要前輩們一樣,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藝術創作中去。把大好的桂林山水畫給更多人看。”(文章摘自桂林日報 記者韋莎妮娜)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