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行業動態>

金融開放譜華章 雙向奔赴聚能量

發佈時間:2023-12-27 10:31:0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冷翠華 周尚伃 楊 潔  |  責任編輯:白雨

“高水準對外開放加速”成為今年資本市場熱議話題。今年以來,監管層就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頻頻發聲,相關新政策、新舉措穩步推進。


10月30日至31日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準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一個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吸引更多外資機構踴躍進入。與此同時,國內金融機構也加快“出海”步伐,主動參與全球競爭,拓展長期發展空間。


外資機構“引進來”進程加快


近年來,我國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金融開放的政策紅利密集釋放,金融業高水準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今年,外資機構積極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


從證券行業角度來看,截至上半年末,外資參控股券商數量達17家,其中外資控股9家,包括兩家外資獨資券商。此外,還有16家擁有外資背景的券商正在排隊申請設立。近期,渣打證券成為首家獲准新設的外資全資控股券商,並計劃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展業。11月份,證監會接收了瑞穗證券株式會社的《證券公司設立審批》申請材料。


上半年,外資參控股券商的總資産、凈資産、營業收入、凈利潤合計分別佔行業整體的5.6%、6.56%、7.15%、5.5%。雖然當前外資參控股券商的整體實力不敵行業眾多大型券商,但其在經營理念、産品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通過差異化、精品化競爭,外資券商正持續完善業務體系,補全業務資質,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趨勢下,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在華展業。中國銀河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團隊負責人楊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資券商的進入能夠增加中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讓市場更具吸引力,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同時,高品質與高標準外資券商的進入,有助於推動中資券商主動降低交易成本及提高服務品質。另外,外資券商能夠帶來新的金融産品與服務模式,有助於促進金融産品的創新。外資券商的參與使得國內資本市場更加國際化,有助於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A股,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今年是中國公募基金業成立25週年,也是第一批中資基金出海15週年。從向外資機構“取經”起步,到“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奔赴,中國基金業對外開放從未停步。


今年以來,外商獨資公募加速獲批並陸續開始發行産品,為中國公募行業注入了又一股活水。1月份,證監會核準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6億元人民幣獨資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3月份,證監會核準聯博香港有限公司出資1億元人民幣獨資設立聯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8月份,證監會核準安聯投資有限公司出資3億元人民幣獨資設立安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9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且在陸續發行新基金。業內人士認為,外資基金管理機構將全球資産管理模式、投資理念、投資策略和風控經驗帶入中國,對豐富我國基金業格局起到重要作用。


同時,外資機構堅定看好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機遇,持續加大保險行業各方面的投入。比如,匯豐人壽于2022年6月份完成股權變更,從一家合資險企變身為匯豐集團在中國內地的全資控股子公司。今年7月份,匯豐人壽繼續獲股東增資,註冊資本從10.25億元提升至23.14億元,為繼續擴大業務規模做好準備。總的來看,目前,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均在中國設有分支機構,全球最大的40家保險公司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


助力企業“走出去”


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進一步豐富了中國金融市場投資主體,同時也為中國參與境外投資創造了更多條件,對促進金融市場及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基於對中國企業、中國資産、中國投資者的深刻理解,證券行業積極“出海”,並在境外業務的拓展中持續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有力支援境內企業利用境外市場融資發展,拓展未來的長期發展空間。當前,幾家頭部券商的海外業務收入佔比持續提升,成為整體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今年以來,券商跨境業務合作深化,加大對國際成熟市場的覆蓋,業務整體發展穩健,成為業績新增量。截至7月末,券商開展的跨境業務存量規模為9591.37億元。其中,跨境衍生品存量規模達7542.68億元,佔比79%,較去年年末增長28.49%。


目前,中資券商的“出海”進程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與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對此,楊超表示:“首先,中資券商可以進一步拓展跨境投資和交易業務,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多國際化的投資選擇。其次,可以開展更多跨境資産管理服務,如銷售與管理跨境基金以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投資需求。另外,中資券商可以在國際市場擴大投行業務,參與更多的跨境融資項目,促進國內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與此同時,我國基金公司逐步走上世界舞臺。2007年,國內基金公司主動開啟海外征程,4隻公募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揚帆出海。隨著全球多元資産配置的理念逐漸受到更多投資者重視,QDII家族在歷經波折後,逐漸發展壯大。QDII基金管理人也吸取了首批出海産品的經驗教訓,如淡化主動選股,以指數基金為主;回歸QDII投資本源,盡可能弱化與A股相關度等。今年,受投資者資産多元化配置的驅動,加上較為亮眼的投資業績,公募QDII基金在總規模、份額、産品數量等方面均實現明顯增長,投資範圍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和德國等。


保險業也在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之路上奮力前行。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項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承保金額近1.3萬億美元,累計支付賠款61億美元。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但存在較大的再保險貿易逆差。2022年,中國分出至境外保費規模約1120億元,境外分入保費規模約283億元,再保險逆差近4倍。今年10月份,首批15家保險機構入駐上海國際再保險交易中心,意味著我國再保險“國際板”的啟動運營,將有力提升我國再保險業務的國際化水準,進一步提升我國保險業雙向開放水準,更好幫助企業走出去。


從期貨行業來看,全面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東證期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首次以境內特定品種方式引入境外交易者以來,我國期貨市場不斷擴大特定品種範圍,持續拓寬對外開放路徑,逐步落地一系列制度型開放舉措,目前我國已有23個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境內期貨、期權交易的政策措施已經落地,期貨和衍生品法為期貨市場‘走出去、引進來’提供了法律支撐,銅、PTA等重要品種價格已成為全球現貨貿易定價基準,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步伐越來越堅定,全面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講好中國金融市場故事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從“大寫意”逐漸轉變為“工筆畫”,各類金融機構深入貫徹國家重要戰略,雙向開放取得豐碩成果。


其中,以國有大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積極融入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新格局,不斷優化完善“一帶一路”沿線網點佈局,推動網點佈局供給與市場需求匹配程度不斷提高。例如,截至2023年6月末,工商銀行已在21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125家分支機構,與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443家外資銀行建立了業務關係。


全球化背景下,中資企業“走出去”的需求日益增加,銀行業在跨境金融領域頻頻發力。多家銀行機構結合企業特點,持續優化自身跨境金融、供應鏈融資等産品和服務,推動外貿服務創新。


中國金融業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也為外資機構在華發展創造了機遇。渣打銀行(中國)行長、總裁兼副董事長,區域行政總裁(中國及日本)張曉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益於中國持續擴大金融開放,渣打在中國參與了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項目並獲批多項市場準入資質,如獲批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全面參與債券通“南向通”首日交易、參與跨境理財通首批試點、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等,持續為在中國、進入中國和從中國走向世界的各類客戶提供優質創新的金融産品和服務。


“作為國際性銀行,我們能發揮的作用是更好地連接中國與海外市場,在投資者教育、制度對接、市場對接等方面,發揮出匯豐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設有分支機構的優勢,把中國金融市場故事講好。”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常務副行長兼副行政總裁程卓雄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渣打銀行期待進一步發揮全球網路優勢、領先的産品創新與交易能力,以及成熟的金融市場風險管理能力,持續深度參與到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之中。”張曉蕾稱。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表示,下一階段,在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的原則下,穩步擴大金融市場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不斷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準,為金融市場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