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社會經濟>鄉村振興>

尋烏縣丹溪鄉:特色産業競相發展,鄉村振興步履鏗鏘

發佈時間:2023-12-14 09:40:4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丹溪鄉,一個名字就讓人心生清新的地方,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東南端,離縣城60多公里,是江西的南大門,也是尋烏縣與廣東的對接最多的鄉鎮。丹溪鄉氣候溫暖濕潤,晝夜溫差大,造就了大片生態沃土,草肥水甘,物産富饒,資源獨特。這裡不僅生態環境清新秀美,特色産業也是競相發展。近年來,丹溪鄉立足本地優質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産業,依託丹溪鄉線上線下交易集散中心與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辦結對共建幫扶等平臺,打造丹溪鄉服裝加工産業園、岑峰窖酒、丹溪天紫等一批特色産業品牌,描繪出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壯麗畫卷。


丹溪鄉圩鎮全貌


選準一批特色産業。丹溪鄉黨委、政府始終把産業發展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條“一鄉多業”“一村一品”的特色産業發展之路。一是抓謀劃。編制鄉村兩級産業規劃,明確具體産業佈局、規模、重點項目、扶持措施等,因村因戶制宜發展本土特色産業。二是善挖掘。用好本地優勢資源,大力挖掘壯大特色産業。如,結合丹溪種植茶葉有三百多年曆史,大力發展丹溪綠茶;根據丹溪群眾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釀酒傳統,大力發展釀酒産業;依託土層深厚、肥沃,具有種植水稻的優越生態條件優勢,發展水稻種植。同時還結合實際發展了紅薯、小水電、石板材等産業。三是重扶持。在鄉黨委政府扶持下,為清溪茶葉加工廠購置了周邊鄉鎮最先進的茶葉生産加工設備,扶持建設了紅薯幹生産線、百香果幹生産線、製衣廠房、農産品交易中心、竹製品加工廠、榨油廠等,全鄉農産品正不斷趨向三産融合發展。


完善一套發展機制。完善的機制是助推産業發展的關鍵,丹溪鄉多措並舉,積極探索發展機制。一是堅持黨建引領。丹溪鄉黨委成功探索“黨建引領,鄉村共富”新模式,將“黨建鏈”嵌入“産業鏈”,實現基層黨建與産業發展互融互促。聚焦製衣、茶葉、紅薯、釀酒等主導産業,推行“黨支部+合作社(企業)+黨員+農戶”工作機制,通過黨支部領辦幫辦、合作社(企業)運作、黨員帶動的方式,推動各類特色産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全鄉種植茶葉超3000畝,年産量超12萬斤;種植紅薯8千余畝,年産量120萬斤;開辦製衣加工廠(家庭式作坊)近300家,年出産衣褲超400萬件。二是堅持長短結合。以幫助農戶增收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抓手,堅持“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産業發展模式,在産業發展上打好組合拳,解決了産業發展的長期效益和農戶增收的短期需求間的矛盾。如,在發展製衣、柑橘、茶葉、石板材等長遠産業的基礎上,還發展了紅薯、百香果、靈芝等短平快産業,實現産業結構更加完整,群眾長久增收。三是堅持聯動發展。通過政府引導、農戶自願、社會參與的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利益聯結、農旅聯動、人才聯育、村企聯辦、組織聯建”的“五聯”機制,助推農村産業融合發展增值收益,帶動農戶增收致富。比如丹溪村通過土地和資金入股製衣産業集聚區,每年可獲得4萬多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各種機制的有效運作,讓丹溪的産業發展駛上了快車道。

丹溪鄉茶葉基地


培育一支人才隊伍。依託“兩新”黨組織、鄉賢館等載體,寫好“引才、育才、用才”文章,壯大人才隊伍,激發人才活力,為産業發展提供堅強智力支撐。一是引進返鄉人才。實施“人才回歸”“鄉賢回歸”工程,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僅2023年,就有35人回鄉創辦製衣廠(作坊)。二是培育本土人才。立足實際,加強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培育民間能工巧匠、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者、農業致富帶頭人、種植養殖能手等類型的鄉土人才125人,打造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善經營的“三農”工作隊伍。三是用好留好人才。結合各類人才的特性,分類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環境,針對返鄉創業人員,在立項、土地、信貸和廠房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解決好返鄉創業人員在項目落地、資金籌措、招工等方面的難題。對於本土人才,充分結合他們技術、專業、經驗等優勢,推薦進入村“兩委”、創辦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從事農村電商等,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建好一批發展平臺。丹溪鄉著力打造産業發展優質平臺。一是完善服務平臺。成立了丹溪服裝行業協會,利用行業協會作用,強化協會會員、政府及其他相關行業之間的溝通聯繫,促進丹溪服裝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服務。同時,還成立了丹溪製衣行業商會黨支部、長意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黨支部兩個“兩新”組織黨組織,通過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有效促進製衣産業和其他農産品産業又好又快發展。二是引進經營主體。為助推特色産業發展,全鄉共引進經營主體40余個。如:引進的種糧大戶何志淮,其本人在廣東長期從事農業相關領域,有豐富的糧食作物種植、加工、銷售經驗,鄉黨委將集散中心、育秧中心承包給他,並協助其創立了江西長意糧農業有限公司,並引進現代化農機,助力糧食生産。三是推進農業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總面積4000余平方米的農特産品線上線下交易集散中心,建立起産供銷一體化鏈條。籌集資金300多萬元,新建可容納1000余個製衣工位的製衣産業集聚區,把丹溪小而散的製衣作坊進行資源整合,製衣産業活力不斷增加。

丹溪鄉有機水稻基地


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丹溪鄉始終將品牌創建作為助推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批叫得響、有特色、評價高的特色産業品牌。一是突出本土特色。依託丹溪本土特色,促進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不斷擦亮丹溪“茶葉之鄉”“紅薯之鄉”“石板材之鄉”“服裝加工之鄉”“稻米之鄉”等品牌。二是突出綠色賦能。發揮良好生態環境優勢,成功培育有機大米、生態茶葉、富硒紅薯等特色農産品,實現生態與産業振興同頻共振。三是突出示範帶動。大力扶持清溪天紫茶廠發展壯大,常態化舉辦茶文化節、電商節、農民豐收節等活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不斷做響“丹溪天紫”農特産品品牌。按照“擦亮生態牌,做強綠産業,唱響文旅經”的思路,推動岑峰酒寨成功創建江西省3A鄉村旅遊點,積極申報森林康養基地,不斷豐富“岑峰客家韻”品牌內涵。加快推進高峰村橘鄉情蜜桔基地建設,以建設5公里果園觀光路、搭建森林步道、建設民宿等為基礎,將基地建設成“自然+生産+休閒+康養+觀光+旅遊”于一體的景觀綜合體,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子。(/圖 劉秉光)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