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人工智慧>

有望重建失明患者的視覺功能 上海科學家合作研發新一代人工光感受器

發佈時間:2023-12-01 14:02:01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王春  |  責任編輯:白雨

近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腦功能與腦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張嘉漪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姜春暉團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袁源智團隊合作,針對如何有效重建失明患者的視覺功能這一重大難題,成功利用氧化鈦奈米線陣列人工光感受器在失明小鼠和非人靈長類模型上實現視覺功能修復。相關論文已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發表。


論文發表。採訪對象供圖


團隊將研發的人工光感受器植入盲小鼠眼底後,小鼠能準確識別低光強發光物體的位置。視動反應測試結果顯示,植入人工光感受器後,盲小鼠的空間解析度已接近正常小鼠水準。


此後,團隊在獼猴眼內實施人工光感受器的植入手術,植入54周內,人工光感受器能保持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人工視網膜植入區域的光點刺激能成功誘發獼猴視覺誘導的眼跳行為。



人工光感受器植入實驗示意圖。採訪對象供圖


“這種貼合人工光感受器的離體盲小鼠視網膜具有77.5微米的空間解析度和3.92赫茲的時間解析度。”該論文通訊作者張嘉漪表示,“證明該人工光感受器有望用於恢復視網膜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視覺功能,這為後續的臨床試驗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支援。”


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姜春暉指出,這將對於臨床上的一大類疾病有重要意義,如視網膜色素變性等光感受器退行性疾病伴隨光感受器不可逆的死亡,最終導致患者完全失明,這些患者有望在將來獲益於這一項具有獨創性的“奈米人工光感受器”,基於該成果的臨床試驗也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穩步推進中。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