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國際合作>創新園區>

恩陽區新階人士李蘭:讓“窮罐子”變成“金罐子”

發佈時間:2023-11-22 20:01:4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唐浩哲

恩陽區柳林鎮罐子溝村地形“兩梁一溝”形似罐子,因而得名“罐子溝”,曾是典型的貧困村。如今,走進罐子溝村,蓮葉搖曳、花果飄香,一座座農家新院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一條條水泥路連著一片片綠意浸染的産業園,宛若世外桃源,吸引著遠遠近近的人去旅遊觀光。


罐子溝村的變化是怎麼來的?村民們説,是因為黨的政策好,是因為選對了“當家人”。村民説的“當家人”就是罐子溝村的黨支部書記李蘭。


築好巢,就能引來金鳳凰

李蘭1965年出生於萬安鄉石洞口村。1985年,她嫁到柳林鎮罐子溝村張文軍家後,就與這裡結下了緣分。


早年,為了家裏的生活過得好一些,李蘭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她曾在江蘇常州的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做産品品質驗收管理工作。經過多年打拼,夫妻倆在老家建起了二層小樓,還在巴中市區買了房子,過上了讓人羨慕的小康日子。


“自己富了不算富,帶領村民謀出路。”2009年,罐子溝村老村支書邀請李蘭回村當村支書。當時,村裏脫貧任務重,村“兩委”班子成員年紀大了,老村支書希望中青年人能接過棒。村民也希望李蘭能回村,帶領大家一起幹。罐子溝村的老村支書和村民們為什麼選擇讓一名外來媳婦“挑大梁”呢?早年,李蘭在村裏當了9年的居民小組組長和婦女主任。她辦事公道、群眾基礎好,過去收繳稅費這樣的事情,最讓村幹部頭疼,李蘭卻總能最先收齊。她把每家每戶幾口人、幾畝地、需要繳錢的數目都張貼出來,讓群眾心裏明明白白。大夥都佩服她、信任她。


面對大家的信任,李蘭也有顧慮:2009年村民年每人平均收入還不到3000元。自己有能力去改變嗎?在江浙一帶打工時,她看見了當地農村的富庶,覺得老家雖然發展滯後,但有山有水、風景秀麗,還有距城區較近的地理優勢。權衡再三後,李蘭決定回村“挑大梁”。她也想讓鮮花開滿自己的村莊,讓鄉親們的日子過得比蜜還甜。


2010年初,李蘭被任命為罐子溝村的黨支部副書記。她帶領村民修堰塘,建蓄水池。2013年年底,在了解到恩陽區何家壩葡萄産業園要搬遷的消息後,李蘭馬上與葡萄園主聯繫,並邀請園主到村裏考察。


“連最基本的路都不通,産業園怎麼在這裡安家落戶呢?”在第一次考察中,業主走到半路就回去了。這讓李蘭深受打擊,同時也給她上了一課:不築好巢,就引不來金鳳凰。想改變罐子溝村的貧困面貌,首先要改善村子的基礎設施條件。


罐子溝村四面是山,距恩陽城區8公里,離柳林場鎮3公里,但是因為不通公路,大家運東西多靠肩挑背扛。村民説,當時養一頭豬能賣1000多元,但雇人抬一頭豬從村裏去能通車的路上,卻要花300多元錢。


2014年,在換屆選舉大會上,48歲的李蘭全票當選為罐子溝村的黨支部書記。李蘭上任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沒錢怎麼辦?在李蘭等村幹部的努力下,爭取到包括村道在內的多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按照村道建設的要求,路基需要村裏籌資修建。在短時間內,村民們一時籌不出這筆錢,到手的項目面臨被收回的風險。


那些天,李蘭整夜睡不著覺,最後拿出自己家裏的20多萬元積蓄先墊付了工程款。資金到位後,她又忙著協調修路佔用土地的事兒,起早貪黑在工地上監督工程品質。就這樣,1.2公里長的出村水泥路修通了。2014年,罐子溝村新建道路6公里,硬化道路10余公里。


“村子裏以前只有一條泥濘路,現在有了好幾條路,出門方便多了。去年,我的腰受了點兒傷,車子可以開進來帶我去看病了。這要是在以前,就得要人背我出去……”罐子溝村村民王強益説。


綜合會診,多産業齊頭並進

修路的問題解決了,如何實現增收致富?李蘭意識到:靠傳統的養豬、種糧食方式已經試過了,不行;村裏年輕人多外出打工,靠在家的老幼婦女發展産業,也行不通,調整産業結構勢在必行。罐子溝村轄7個社,地貌呈罐子狀,“罐沿”的4個社,因缺水只能“看天種糧”;而“罐底”的3個社,因澇水、缺少光照,收成時好時壞。


李蘭請來恩陽區的農業技術專家,對村裏的自然條件進行綜合“會診”:“罐沿”的4個社,雖缺水但日照充足,可以發展有機果蔬;“罐底”3個社的澇水地,適宜發展水産、種植、養殖業。


確定産業發展思路後,李蘭有針對性地引進農業主,流轉村裏的土地,先後建起葡萄園、石榴園及蓮藕種植基地。


李蘭和村幹部帶著村民一起引進蓮藕産業,加速罐子溝村脫貧致富。“蓮藕全身都是寶”,種植蓮藕可以為食品飲料加工提供原料,做飲料剩下的蓮藕渣可以加工成日用品、化工品等,下腳料為養殖業提供了充足的飼料。豬糞轉化的沼氣,又是種植蓮藕的有機肥料。荷葉加工成荷葉茶、荷葉枕等,蓮子可以加工成蓮子酒和食品,蓮藕枝幹可以加工成纖維,荷花可以吸引遊客來參觀。這些産業的發展,又為村民提供了多種就業機會。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每到夏季,罐子溝村美不勝收。産業興旺了,李蘭開始在觀光旅遊上做起文章。2015年,村裏建設了集養老服務中心、農産品展覽廳、農技推廣中心為一體的罐子溝村現代觀光農業産業園。2016年,佔地340畝的觀光湖建成。2016年起,罐子溝村每年都舉辦荷花旅遊節、葡萄採摘節、桃花文化節等活動。如今,罐子溝村成為了四川省森林康養基地,也成為了巴中市旅遊觀光農業示範基地、周邊市民的旅遊打卡地。相關部門已批准在罐子溝村創建4A級旅遊景區。


多項産業齊頭並進,實現了全村人共同富裕。2019年底,罐子溝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已達到1.55萬元。


原來,村民易新國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如今家裏流轉了5畝多土地,每年有3000多元的流轉租金。他還在村裏經營起小賣部。他説:“荷花節的時候,一天能有不少收入,生活越來越好了。”四社村民張立志也算了一筆賬,當時他家共有4.8畝土地,全部流轉出去,每年可收租金2880元,平時到葡萄園上班,每月可賺2000元。在外務工的二組村民朱大高回老家過年時,對村裏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十分驚訝:“我回村,還以為走錯了門。”


看著村子一天天發生著變化,看著村民臉上的笑容,李蘭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李蘭的心願是讓鮮花開滿村莊,讓鄉親們的日子過得比蜜還甜。每到重陽節、春節等節假日,李蘭總會到老黨員、孤寡老人家裏交心談心,她還自掏腰包送上慰問品。村民誰家裏有個大事小情的,只要她知道,也都會去家裏看看,幫幫忙。


“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幹,幫助村民賺。”李蘭腳踏實地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成效顯著。罐子溝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四川省和巴中市“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四好村”。村黨支部被評為“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李蘭獲得了“四川省勞動模範”“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巴中市敬業奉獻好人”等榮譽稱號,更獲得了村民們的信任。提起李蘭,大家紛紛稱讚:“舍得幹、吃得虧,舍小家、為大家。”李蘭説會繼續努力,實現自己的承諾——讓鮮花開滿村莊,讓鄉親們的日子過得比蜜還甜。(恩陽區委統戰部供稿)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