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新雨後,銀耳朵朵香。眼下,通江銀耳陸續迎來採摘期,一朵朵潔白的銀耳,為廣大群眾鋪就了致富之路。
“今年我在老家種了400多袋銀耳菌種,目前已經收了一百多斤幹耳了,預計今年能夠有5萬餘元的收入,這個産業在我們這兒還是可以一直髮展下去。”村民閆華説。
陳家壩村是通江銀耳的核心産區,這裡的銀耳品質優良,很受市場歡迎,村上建立了代銷代購超市,從村民手中收購在網上統一銷售,為村集體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村裏成立了代銷代購超市,我們一年的營業額大概在15萬元左右。今年村集體經濟種植了25個銀耳棚,預計集體收入能夠達到22萬元左右。”陳家壩村黨總支書記鐘映梅表示。
在通江縣陳河希望家庭農場的銀耳種植棚內,一朵朵銀耳晶瑩剔透,潔白飽滿,迎來采收季。新農人代表,農場負責人龍旭和工人們正小心翼翼的將銀耳從菌棒上摘下,放入筐中,然後運送至烘乾房進行烘制。
“今年種銀耳氣候比較好,我種了5000多袋菌種,目前已經採幹耳1200多斤,價格比往年要高一些,天天都有商販聯繫我,今年預計收入30多萬元是沒問題的。”説起今年自家銀耳的長勢情況,龍旭就喜上眉梢,滔滔不絕給我們算了一筆賬。
為發展鄉村特色産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來,陳家壩村依託獨特自然條件和種植技術優勢,積極引進市産投、嘉祐等國有企業和裕德源等大型民營企業,採取“龍頭企業+專合社+大戶+群眾”的發展機制,大力推行新品種、新技術,讓銀耳種植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大産業”。
“我們村目前培育了銀耳種植大戶有40余戶,流轉土地550余畝,建設標準化銀耳大棚2300多個,我們栽植的銀耳有69萬餘棒,實現了銀耳種植戶戶均增收1.5萬元左右。”鐘映梅説。
“通江銀耳”是通江一張靚麗的品牌。近年來,我縣持續擦亮通江銀耳金字招牌,加強耳林資源保護和培育,推動銀耳規模化、工廠化生産,做大做強銀耳産業,全力打造通江銀耳百億級産業集群,為鄉村振興戰略蓄力儲能、提質增效。據悉,今年我縣銀耳種植量達到100萬袋,目前已全部進入豐産期,預計今年通江銀耳産量可以達到50萬斤,生産産值達5億元。(通江縣委統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