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焦點關注>高端訪談>

麥收正當時,如何確保顆粒歸倉?

發佈時間:2023-06-14 09:44:27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  作者:馮春昉 王志軍  |  責任編輯:白雨

當前,全國小麥陸續進入集中收穫期,“三夏”大規模小麥機收全面展開。農業農村部的資訊顯示,截至6月8日17時,全國已收穫冬小麥麵積1.86億畝,收穫進度達61%。日機收面積2170萬畝,當日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28.9萬台。安徽麥收進入尾聲,河南進度過九成,江蘇進度過半。


機具供給充足麥收有序進行


農業農村部網站公佈,今年“三夏”,預計共投入1650萬台(套)各類農機裝備,開展夏收、夏種和夏季田管機械化作業,其中聯合收割機60多萬台,機具總量供給充足、可以滿足“三夏”生産需求。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發佈的“農機北斗大數據”顯示,6月5日,聯合收割機作業最集中的區域在安徽北部、河南北部、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地區。與前兩日比,作業重心開始向北移動。


6月6日,河北小麥機收會戰在邯鄲魏縣正式啟動,全省3370多萬畝小麥自南向北開始收穫,到6月23日前後結束。同日,山東6012萬畝小麥自西南向東北、由零星收穫轉向集中收穫,農情調度顯示,截至6月6日下午5時,山東已收小麥673萬畝,佔11.2%,其中機收661萬畝。


“在此階段,小麥的品種、天氣狀況、是否適時收穫以及收穫作業的精細程度等因素都會影響麥收的品質。”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馮丹萌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採訪時説。


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夏收進度


各地積極開展農機調配、烘乾晾曬等各項工作,保障小麥搶收。


山東淄博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要求各級充分認識“三夏”生産工作的重要性,堅決打贏“三夏”生産這關鍵一仗。今年淄

博市麥收于6月初陸續展開,6月10日左右進入收穫高峰,預計6月20日基本結束。


6月4日,陜西召開搶收搶種工作調度會議,強調要搶抓有利天氣“窗口期”,及時打通難點堵點卡點,強化省內統籌協同,抓好農機作業調度、烘乾設施場地調配,利用好各類資源保障夏收進度。


目前,河北石家莊組織指導農機服務組織、農機手全面完成了參加“三夏”生産農機的維護檢修工作,對機手操作技能、維修保養知識開展了培訓,以保證駕駛人員和機具以良好的狀態投入作業。


“各地要全面摸排烘乾設備數量,確保應上盡上,盡可能拓展晾曬場所,組織開展晾曬,最大限度減少小麥霉變。”馮丹萌表示。


對於進一步做好麥收保障,馮丹萌建議,各地要結合當地麥收需求,完善麥收應急機制和調度機制。一是要深入基層,調查摸清麥收機械的保有量,做好機械機具的調度工作;二是要通過整合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力量,全力做好麥收機械維修保障服務工作;三是要發揮跨省協作機製作用,協調引進周邊省份履帶式收割機,聯繫外省、外地履帶式收割機和烘乾設備投入應急搶收。


加大技術推廣確保顆粒歸倉


麥收各項工作環環相扣,保障進度,降低損耗,離不開麥收關鍵技術的推廣。


“在技術上,需要積極推廣機收減損技術,從多環節減少麥收損耗。”馮丹萌認為,第一,在收割之前,要組織農機相關技術人員對機手進行專業指導和培訓,同時要依據天氣和糧食成熟度等因素,對機具進行實時調試;第二,在收割中,要根據具體的作業條件,選擇適當的作業參數,當小麥和玉米較稠密、植株較大、早晚或者雨後小麥和玉米濕度較大時,要適當降低作業速度。


此外,馮丹萌還認為,要組織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下沉一線,開展搶收、搶種技術指導服務,確保關鍵技術措施真正進村入戶到田。同時,進一步加強農業技術人員與農民對溝通對接,對麥收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及時解決,儘量確保每個地塊正常收穫。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預計未來幾天,北方冬麥區多晴好天氣,利於冬小麥灌漿及成熟收曬,但需防範局地強對流天氣導致小麥發生倒伏。


“在此關鍵時期,要緊抓時機麥收。一方面,要抓住有利天氣間隙搶收,能收盡收,抓好糧食烘乾、晾曬等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烘乾倉儲設備,能儲盡儲,積極動員有烘乾及倉儲條件的收儲機構、新型經營主體或種植大戶,利用全部烘乾設備,加大收儲力度。”馮丹萌説。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