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移動互聯>

5G RedCap規模化商用是場持久戰

發佈時間:2023-03-29 11:00:1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劉 艷  |  責任編輯:徐麗麗

RedCap可以簡單理解為“輕量級、簡配版的5G”。業界初步估算,通過減少終端頻寬、收發天線數量、降低調製階數等方式,RedCap可使5G終端複雜度和成本下降50%至65%,這對5G終端規模應用、擴大5G應用場景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且在物聯網領域的落地應用中尤為突出。


3月23日,第三屆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召開,深入探討6G網路變革與技術創新。就如此前4G與5G的“交接”一樣,通信領域的技術迭代並非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而是長期的互補、共存。


6G看似就在眼前,同時,5G也沒有停下技術演進的腳步。


不久前,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攜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産業合作夥伴發佈《中國電信5G RedCap産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份由十八家芯模端和網路設備廠商參與編寫的《白皮書》,從産業進展、技術特性、終端需求、行業應用等層面繪製了一幅輕量級終端(RedCap)從宏觀發展到實踐落地的全景圖。


在相關行業組織及電信運營商、設備商、晶片企業的合力推動下,5G RedCap産業落地的聲勢蔚為壯觀,將5G賦能千行百業推向更深、更廣。


5G應用的重要拼圖


被大家形象地稱為“小紅帽”的RedCap,可以簡單理解為“輕量級、簡配版的5G”。業界初步估算,通過減少終端頻寬、收發天線數量、降低調製階數等方式,RedCap可使5G終端複雜度和成本下降50%至65%,這對5G終端規模應用、擴大5G應用場景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且在物聯網領域的落地應用中尤為突出。


2022年6月,RedCap在3GPP R17階段實現標準凍結。“作為5G的增強標準,R17面向5G拓展現實、新型物聯網等新業務需求,重點引入包括RedCap在內的多項技術功能。”在高通公司技術標準副總裁李儼看來,R17延續了5G對整個産業的“承諾”,即實現從人與人的連接到更多地應用於千行百業,RedCap就是最受關注的技術之一。


以超大頻寬、超大容量、超低時延為典型技術能力特徵的5G,雖然行業應用成果顯著,但它的能力並不能全面覆蓋所有無線場景。與此同時,模組價格高、功耗大、行業應用碎片化嚴重等痛點成為5G走深向實的阻礙。


北京智聯安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銷售高級副總裁王志軍表示,眾所週知,5G定義了三大場景——增強移動寬頻(eMBB)針對大頻寬應用,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uRLLC)針對高可靠超低時延應用,而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則主要針對低速率、大連接的物聯網應用。這些應用場景看似全面,但其實還存在著一塊未被輻射到的需求“中間地帶”。


王志軍説:“RedCap的出現補齊了此前缺失的‘中間地帶’,為眾多場景應用鋪平了道路,比如工業感測器,雖然承載的數據量很小,但對時延的要求很高;比如監控攝像頭,雖然數量很多,但還遠遠達不到eMBB的級別,對時延又有一定要求,這些應用需求都可以借助RedCap解決。”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鄧偉介紹,RedCap針對傳統5G終端進行複雜度裁減,在確保業務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終端複雜度和成本,實現性能與成本的平衡。


可以説,有了RedCap的加持,5G賦能千行百業更加如虎添翼。


擴大5G顯身手的舞臺


李儼認為,考慮到行業中存在眾多將通信能力置入不同類型終端中的需求,RedCap技術有望成為R17標準中最快得到推廣和應用的技術之一。


作為5G實現全場景物聯的重要拼圖,RedCap的典型特徵是以更低性價比,滿足更大規模的物聯場景需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期望RedCap技術可以在可穿戴設備、工業感測器和網路視頻監控三大應用場景發揮其技術優勢。


據最新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移動網路的終端連接總數已達35.28億戶,其中代表“物”連接數的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達18.45億戶,自2022年8月底我國首次實現“物超人”後,“物”連接數佔比已升至52.3%。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物超人”是我國資訊化、數字化、網路化“再出發”的重要標誌。鄔賀銓説:“如果説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主要依靠人口紅利,那麼物聯網則打開了另外一個維度,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應用將帶來爆髮式增長,網路技術發展開啟新的里程碑。”


國內物聯網應用百花齊放的局面已經形成,為RedCap的加速發展創造了條件,自標準凍結以來,5G RedCap持續牽動産業各方關注,産業價值已得到包括製造、電力、港口、礦山、鋼鐵等多個行業認可。


業內預測,隨著終端模組成本的降低和網路向更高制式演進,RedCap將逐步替代4G物聯成為中高速物聯的主力,未來3年連接數將達到億級,保守估計,僅5G全連接工廠終端連接規模就將超過300萬。


RedCap技術和産業發展更是捷報頻傳,目前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三大電信運營商已完成多輪RedCap技術驗證,RedCap網路規模商用條件漸趨成熟,産業鏈供給能力持續提升。


商業落地還要持續努力


蜂窩物聯網技術眾多,當紅的RedCap技術該如何實現更好的商用落地?


物聯網專家、5G物聯網産業聯盟秘書長解運洲指出,若讓垂直行業接受RedCap新技術,尚需全産業鏈共同努力打造産業生態。解運洲説:“當前窄帶物聯網等蜂窩物聯網技術已趨於成熟,RedCap技術的指標優勢能否被行業接受,還需要全産業鏈的共同努力。”


不可否認,RedCap尚處於産業發展初期,或許其他物聯網技術曾經走過的路,RedCap也要再趟一遍。如解運洲所言,技術再先進也無法強迫行業用戶使用,RedCap尚需全産業鏈持續付出努力,跑通技術、跑通客戶需求、跑通商業模式,挖掘真正適合的應用場景。


總有一些廠家和用戶願意嘗試新技術,從而促進了技術的良性競爭帶動了新技術的普及,但物聯網是一個長尾市場,涉及到運營商、設備商、晶片及模組廠商、應用廠商等多方面,RedCap規模化商用仍是一個“長跑”的過程。


首先,雖然RedCap技術將使5G成本大幅下降,但相應的應用場景對晶片、模組的設計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例如終端體積要大幅縮小,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晶片模組的研發成本。RedCap能否商業落地,還需要經歷市場的檢驗。


其次,與覆蓋更加完善的4G網路相比,我國雖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路,但在深度覆蓋方面仍然有待提升,尤其亟須加強在室內等特殊場景的深度覆蓋。


此外,5G RedCap技術存在的隱私和安全隱患也需加以注意和防範。比如,智慧港口、電網、車聯網等應用場景需要進行大量的設備連接和數據傳輸,若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很容易導致數據洩露和竊取問題;5G RedCap技術的應用要基於授權和訪問控制機制,但如果管理不當或缺乏監督,可能會導致非法訪問和數據濫用。


鄔賀銓強調,安全是移動物聯網發展的重中之重。物聯網和網際網路有所不同,物聯網終端(如感測器、攝像頭等)並沒有很高的安全防護能力,因此物聯網的網路安全問題比網際網路更值得關注。“物聯網與重要基礎設施關聯,安全挑戰更為嚴峻。”鄔賀銓説道。



 
分享到:
0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