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移動互聯>

以高品質“智改數轉”加快數實深度融合

發佈時間:2023-02-09 09:25:00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程俊傑  |  責任編輯:徐麗麗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不僅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搶佔未來産業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而且也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核心任務。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我國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比較優勢,高品質推進智慧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智改數轉”)。


充分釋放“智改數轉”的融合效應



“智改數轉”是圍繞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為著力點,推動企業從自動化走向數字化、智慧化的過程。“智改數轉”的融合效應主要體現為數字技術對製造業發展産生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


放大作用重在效率提升。“智改數轉”對製造業效率的提升關鍵在於數據生産、存儲、交互、分析和應用帶動技術、資金、人才、物資等要素的優化配置,可以大大降低生産企業內部的摩擦成本,極大促進産業鏈上下游的協作協同。比如,通過對生産全過程、産品與設備全週期、全産業鏈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不僅強化了數據、技術、資本、勞動、土地等要素的泛在連接與彈性供給,而且釋放了數據生産力推動各類要素及時、高效跨部門、跨企業、跨鏈條、跨區域流動,從而提升生産效率。


疊加作用推動模式變革。“智改數轉”對製造業的疊加作用主要在於對生産、經營等業務價值實現邏輯的改變。當前,“智改數轉”市場潛力未得到充分釋放,一次性項目居多,很多企業認為投資大、見效慢,本質上都是仍停留在關注技術應用層面,必須進一步打通持續價值實現的邏輯並推動生産、商業、服務等模式創新。比如,“智改數轉”可以有效推動協同研發設計、遠端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産製造、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廠區智慧物流、無人智慧巡檢、生産現場監測等典型應用場景的生産模式創新。


倍增作用加速結構優化。“智改數轉”除了賦能製造業已有部門的轉型升級外,還可以通過促進分工細化與跨界融合發展加速一些新行業、新業態的誕生、發展、壯大,從而優化産業結構,發揮倍增作用。比如,促進網路、存儲和算力等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支撐數字資訊處理的終端設備、相關電子元器件、高度應用數字化技術的智慧設備的製造及數字服務部門的發展;利用數字孿生、人工智慧、5G、區塊鏈、VR/AR、邊緣計算、試驗驗證、倣真技術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入融合實現智慧製造等。


深刻理解“智改數轉”的內在規律


“智改數轉”並不是簡單的新技術的應用,而是一個新命題,有其發展的內在規律。一些認識上的不夠深入甚至誤區是“智改數轉”一定程度上推動難、落地難、求效難的主要原因。


“智改數轉”應該著眼業務、系統推進。“智改數轉”表面上看是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感測器等智慧、數字技術及設備在實體經濟場景中的應用,實際上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僅是買幾臺設備、上幾套軟體這樣的技術迭代,更是業務、流程、管理、模式等的升級,強調技術的實用性、適配性,追求系統運作效率的優化。“智改數轉”對企業而言不只是資訊化部門的項目而是各部門協同變革的職能。國內外很多先進企業的經驗顯示,千萬不要在落後的管理基礎和精益製造基礎上進行數字化轉型,否則很容易産生巨大沉沒成本,業務邏輯才是“智改數轉”的內核。


“智改數轉”應該審時度勢、因地制宜。由於“智改數轉”往往投資密度、強度都很大,很多市場主體認為應該在經濟效益較好、前期準備充分、要素支撐充足的前提下開展“智改數轉”。實際上,“智改數轉”並非全部都需要大投資。若企業已具備較好的自動化、資訊化基礎,投資並不大。對於有些應用場景可以選擇性價比更高的解決方案,比如,利用VR技術下的“人機一體化”實現産品物料的分揀配送。面臨經濟三重壓力,企業可以做好技術、管理、制度的相關梳理工作,加快開展精益管理提升、業務流程重塑、價值模式創新,練好“智改數轉”的內功。


“智改數轉”應該分層分類、重點突破。總的來看,工程機械、汽車、電子設備等離散型産業鏈“智改數轉”的覆蓋範圍、技術能力、效益水準等情況總體上要優於一些流程型産業鏈。由於産業屬性、産業鏈環節、企業規模等不同,“智改數轉”應該在尊重客觀共同規律的同時體現行業和主體異質性,分層、分類、分步驟,由點及面進行突破。此外,中小企業不應該成為“智改數轉”的禁區,它們並不能等同於處於成長髮育階段或低技術水準的企業,雖然很多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的技術能力、投入水準等相對不足,但從國際經驗來看,中小企業應該且能夠高品質開展“智改數轉”。


精準把握“智改數轉”的突破路徑


以高品質“智改數轉”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必須把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方向,以資訊化、智慧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這就需要在認識、能力、政策、安全等方面著力,加快形成政企合力、産業鏈協同。


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一是圍繞重點産業鏈加快打造一批投入産出效益好、週期短、能複製的標桿示範,徵集推廣優秀案例。出臺相應政策,鼓勵上下游企業“智改數轉”協同帶動,鼓勵企業將真正有價值的經驗教訓分享出來。二是將企業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企業,利用“政策計算器”把政策主動精準匹配給企業。建立政企常態化聯繫機制,及時響應企業現實需求。加強“智改數轉”新問題新情況的預研預判,強化對基層部門的政策溝通、解釋和指導。三是加強相關主體的培訓。吸納更多既懂理論又懂實際還有“智改數轉”操盤經驗的企業家進入導師隊伍,提升培訓品質。發揮行業協會或産業聯盟的作用,組織加強對各類企業的針對性培訓。加強對基層的培訓、指導,優化工作流程,完善考核機制。


進一步提升診斷能力。一是培育本地診斷服務商。細化診斷服務商類型,優化服務商的遴選標準。強化能力建設,由於診斷服務主要是供給驅動,要推動轉變服務商的業務邏輯,加快培育一批特定行業或專業應用場景領域的本地服務商。二是制定診斷服務定價標準。按照“資訊蒐集、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的診斷服務價值鏈,考慮數量、品質、應用和風險等維度,建立統一的診斷服務定價標準。三是加強診斷成果轉化。徵集優質診斷報告,制定診斷服務報告編寫規範。組織診斷機構之間互評互學,強化企業、部門對診斷機構滿意度反饋。


進一步優化分類施策。一方面強化政策的配套性。合理優化“智改數轉”政策支援的企業範圍和結構。制定數字化人才認定體系,加大對企業“智改數轉”人才在技能等級評定、職稱評審、培養政策等方面的支援力度。另一方面提升政策精準性。堅持問題導向,整合行業協會和相關部門資源力量,從企業共同的痛點問題或生産控制共性環節入手可能更容易實現突破。根據能力成熟度模型,對企業“智改數轉”情況進行科學評估並進行合理性、差異化激勵。


進一步夯實改轉安全。一方面培育壯大安全市場。支援安全領域的中小企業發展,培育本地安全龍頭企業,加快構建安全産業生態。對全省企業進行安全等級評估和分級管理。鼓勵生産企業向安全領域全面滲透,並適時開展收購、並購、投資等加速資源整合和安全産品創新。另一方面建立網路安全專家庫為企業提供常態化支援。對企業進行常態化網路安全人才支援,定期派專家對企業進行診斷,最終目的是從找漏洞到找不到漏洞。


 
分享到:
0